UTF-8 | E7 AF 84 |
---|---|
大五碼 | BD64 |
倉頡碼 | 竹十十山 |
Matthews | 1780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2989;(二版)3188 |
康熙字典 | 820 |
Unicode | U+7BC4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||
四角號碼 | 8851.2 | |
頻序 A/B | 670 | 959 |
頻次 A/B | 3530 | 816 |
普通話 |
f![]()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
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
---|
其他 | 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範 | 範軷也。从車,笵省聲。讀與犯同。〔音犯〕 (302 / 304) | 車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從「車」,「笵」省聲。一說從「𨊠」聲。本義是古代出行前祭祀的儀式。 33 字 詳解: 從「車」,「笵」省聲。《說文》:「範,範軷也。从車,笵省聲。讀與犯同。」一說「範」從「𨊠」聲。徐灝《說文解字注箋》:「《周禮》『大馭祭軓』,杜子春云:『軓當為𨊠,𨊠謂車軾前也。然則範當從𨊠聲,不必從笵省。許書未收𨊠字,故云爾。』」戰國楚簡以「𨊠」為「範」,與徐箋合。 《說文》指「範」的本義是古代出行前祭祀的儀式。《說文》:「軷,出將有事於道,必先告其神,立壇四通,樹茅以依神為軷。既祭軷,轢於牲而行,為範軷。」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範軷,祖道之祭也。出將有事于道,必先告其神,立壇為山象四通,樹茅若菩蒭棘柏以依神。既祭,轢牲而行為範。犯之而過,喻無險難也。」《周禮》作「犯軷」,「犯」與「範」同。 「範」在古書中表示製作器物的模型、模具,又作「笵」、「范」。《集韻.范韻》:「範,模也。」如《法言.五百》:「川有防,器有範,見禮教之至也。」北宋沈括《夢溪筆談.技藝》:「欲印,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,乃密布字印,滿鐵範為一板。」又如「錢範」,即鑄錢的模具,考古發現出土了不少先秦兩漢鑄幣用的銅範。 「範」亦表示用模型製作、鑄造。如《論衡.物勢》:「今夫陶冶者,初埏埴作器,必模範為形,故作之也。」《孔子家語.問禮》:「範金合土,以為臺榭、宮室、戶牖。」元代揭傒斯〈涿州孔廟禮器記〉:「範之以銅,取便于有司,而古先聖王之制僅存其名號焉耳。」 「範」引申為典範、法則。《爾雅.釋詁上》:「範,法也。」如《尚書.洪範》:「天乃錫禹洪範九疇,彝倫攸敘。」《三國志.魏書.王毌丘諸葛鄧鍾傳》:「文為世範,行為士則。」《文心雕龍.事類》:「至於崔班張蔡,遂捃摭經史,華實布護,因書立功,皆後人之範式也。」 「範」表示模範、榜樣。如《法言.學行》:「師者,人之模範也。」《後漢書.楊震列傳》:「師範之功,昭于內外,庶官之務,勞亦勤止。」南朝江淹〈無為論〉:「是故老聃以為柱史,莊周以為園吏,東方持戟而不倦,尼父執鞭而不恥,實萬古之師範,一時之高士。」 「範」也表示規範、限制。如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吾為之範我馳驅,終日不獲一。」《文心雕龍.詔策》:「勸戒淵雅,垂範後代。」《顏氏家訓.序致》:「吾今所以復為此者,非敢軌物範世也,業以整齊門內,提撕子孫。」 922 字 相關漢字: 車,笵,𨊠,犯,范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![]() |
黃p5 | 周p125 | ||||
李p10 | 何p36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範」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 | ||
---|---|---|
範港巡司, 範縣 | (2/2)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大家風範, 林下風範, 垂範百世, 模山範水, 範水模山… | (5/28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疇, 典, 防, 風, 圭, 懿, 規, 壼, 模, 師, 示, 盛, 騭, 就, 尊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law; rule; custom; pattern; model; example; limit |

瀏覽次數: 325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