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惪 |
|
UTF-8 | E6 83 AA |
---|---|
大五碼 | |
倉頡碼 | 十一心 |
Matthews | 0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2309 |
康熙字典 |
Unicode | U+60EA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||
四角號碼 | ||
頻序 A/B | -- | |
頻次 A/B | 0 | -- |
普通話 | d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惪 | 外得於人,內得於己也。从直从心。〔多則切〕𢜖,古文。 (217 / 216) | 心 | 悳 㥁 𢜖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金文從「心」,「直」亦聲。會內心正直之意。「惪」是「德」的初文,本義是德行。 38 字 詳解: 金文表示道德、品德,中山王鼎:「以明其惪(德)」,表示彰顯其德行。[妾子]𧊒壺:「惪(德)行盛𡉚(旺)」。又表示恩德,陳侯因[次月]敦:「合(答)揚厥惪(德)。」意謂答謝表揚其恩德。 戰國竹簡表示道德,《清華簡一.金縢》簡12:「以章(彰)公惪(德)」。《郭店簡.老子甲》簡33:「酓(含)惪(德)之厚者,比於赤子。」《老子.第五十五章》:「含德之厚者,比於赤子。」 《說文》:「悳(㥁惪),外得於人,內得於己也。从直从心。𢜖,古文。」 「惪」字直到今天仍有人使用,如古琴名家蔡德允署名時即常用「惪」字。參見「德」。 261 字 相關漢字: 心,直,德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18 | 周p55 | |||||
李p195 | 何p131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同「德」字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virtue; ethics |
var. | variant of 德 |
瀏覽次數: 617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