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漕 |
|
UTF-8 | E6 BC 95 |
---|---|
大五碼 | BAA8 |
倉頡碼 | 水廿田日 |
Matthews | 6737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1718;(二版)1841 |
康熙字典 | 573 |
Unicode | U+6F15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6878 | |
四角號碼 | 3516.6 | |
頻序 A/B | 3677 | 4875 |
頻次 A/B | 52 | 2 |
普通話 | co co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
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漕 | 水轉轂也。一曰:人之所乘及船也。从水,曹聲。〔在到切〕 (237 / 237) | 水 | 𤅍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從「水」,「曹」聲。本義是以水道運送糧食。 21 字 詳解: 從「水」,「曹」聲。本義是以水道運送糧食。今本《說文》:「漕,水轉轂也。」當依段玉裁、桂馥等改為「水轉穀」。例子如《管子.輕重戊》:「齊即令隰朋漕粟於趙。」《戰國策.魏策一》:「粟糧漕庾,不下十萬。」鮑彪注:「漕,水運。庾,水漕倉。」 「漕」後泛指水路運輸。如《漢書.趙充國辛慶忌傳》:「臣前部士入山,伐材木大小六萬餘枚,皆在水次……冰解漕下。」顏師古注:「漕下,以水運木而下也。」《隋書.食貨志》:「故東發潼關,西引渭水,因藉人力,開通漕渠,量事計功,易可成就。」 「漕」也表示供運輸的河道。如《文選.班孟堅〈西都賦〉》:「東郊則有通溝大漕,潰渭洞河。」又《文選.潘安仁〈西征賦〉》:「交渠引漕,激湍生風,乃有昆明池乎其中。」 「漕」是春秋時衛邑,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。如《詩.邶風.擊鼓》:「土國城漕,我獨南行。」毛傳:「漕,衛邑。」又《詩.鄘風.載馳》:「驅馬悠悠,言至于漕。」 「漕」也是明、清時期一種田賦,徵納穀米後由水路運往京師,又稱「漕賦」、「漕糧」。如清代魏源〈籌漕篇上〉:「舊漕變價,新漕折銀,可乎?」徐珂《清稗類鈔.屯漕類.蘇漕》:「明初,虐待吳人,民田每畝,於丁糧之外,別徵冬米,後謂之漕,官書尚稱米,所謂正兌米、改兌米是也。」 525 字 相關漢字: 水,曹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34 | 周p92 | |||||
李p296 | 何p248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漕」字下錄有6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水落歸漕, 沅芷漕蘭 | (2/2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庾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canal |
v. | transport by water |
瀏覽次數: 146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