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2
6
(14)
異讀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9 9B 92
大五碼 BBDC 
倉頡碼 竹口人土 
Matthews 4128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4099;(二版)4410  
康熙字典 1295 
Unicode U+96D2
GB2312 8635 
四角號碼 2061.4 
頻序 A/B 5691  5422 
頻次 A/B -- 
普通話 lu    
小篆
字例: 2/2
金文
字例: 1/1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1/1
其他
字例: 3/3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鵋䳢也。从隹,各聲。〔盧各切〕 (76 / 70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505 盧各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次濁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从「」,「」聲,本義為鳥名,今稱鵂鶹。
21 字

 詳解:」字未見於甲骨文,金文與小篆皆从「」,「」聲,本義為鳥名。《說文》:「雒,鵋䳢也。从隹,各聲。」「鵋䳢」又作「忌欺」,今稱「鵂鶹」。段玉裁注《說文》:「今考《爾雅音義》,當作『忌欺』。《釋鳥》曰:『鵅,鵋䳢。』《玄應》引作『忌欺』。」

  金文用作人名,如周雒盨:「周雒乍(作)旅盨」,意謂名為周雒的人製作了旅盨。

  印璽文字則用作姓氏,如《漢印文字徵》收有「雒陽宮丞」、「雒功私印」。

  「」可通作「」,指一種白鬃的黑馬,如《詩.魯頌.駉》:「有駠有雒」;又通作「」,表示連絡,如《萬祖繩墓誌銘》:「集弟子雒誦講解」,王先謙集解:「謂連絡誦之,猶言反復讀之也。」亦通作「」,表示印烙,如《莊子.馬蹄》:「燒之、剔之、刻之、雒之」。

  「」也用作地名和水名,如「雒縣」,西漢置縣,今在西川廣漢縣北。又如「雒水」,即今河南省洛河。
372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39 p191
雒邑
p117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「」字

p288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「雒」的異讀字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陽年少 (1/1) 詳細資料
詞類 英文意義
n. Asian barred owlet (Glaucidium cuculoides); refers also to a black horse with white mane
瀏覽次數: 29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