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察 |
|
UTF-8 | E5 AF 9F |
---|---|
大五碼 | B9EE |
倉頡碼 | 十月人火 |
Matthews | 111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0948;(二版)1017 |
康熙字典 | 218 |
Unicode | U+5BDF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1876 | |
四角號碼 | 3090.1 | |
頻序 A/B | 747 | 652 |
頻次 A/B | 2883 | 1582 |
普通話 | ch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
---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察 | 覆也。从宀、祭。【臣鉉等曰:祭祀必天質明,明,察也,故从祭。】〔初八切〕 (150 / 147) | 宀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金文從「宀」,「㣇」聲。小篆從「宀」,「祭」聲。「宀」是意符,象屋子,本義是屋檐向下覆蓋,引申為自上審下,即審察(鄭知同)。 62 字 詳解: 金文從「宀」,「㣇」聲。小篆從「宀」,「祭」聲。本義是屋檐向下覆蓋,引申為從上而下的覆審、審察、審覈(鄭知同)。《說文》:「察,覆也。从宀、祭。」徐鉉等云:「祭祀必天質明,明,察也,故從祭。」段玉裁改「覆也」為「覆審也」,認為「察」的本義是審察,注云:「从宀者,取覆而審之。从祭爲聲,亦取祭必詳察之意。」 「察」多表示審察、明察。指對已知但卻知之不深、知之不詳的事物進行仔細、詳盡、反覆的觀測、考核,目的是弄清事物的方方面面和發展變化過程,把事物看得一清二楚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眾惡之,必察焉;眾好之,必察焉。」《列子》:「周諺有言:『察見淵魚者不祥,智料隱匿者有殃。』」(王鳳陽)。《大戴禮記.子張問入官》:「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」意謂極清澈的水中沒有魚兒,過於明察的人沒有朋友。引申為清明爽快,宋玉〈高唐賦〉:「九竅通鬱精神察,延年益壽千萬歲。」 因金文以「㣇」為「蔡」,與「察」字所從相近,故知此為「察」字(郭沫若)。金文用為人名,弭弔簋:「王乎(呼)尹氏冊命師察」。「尹氏」是史官,「師」是軍事長官,意謂周王呼喚尹氏對師察進行冊命典禮。 戰國竹簡表示察覺,《睡虎地秦簡.秦律雜抄》簡37:「戰死事不出(屈),論其後。有(又)後察不死,奪後爵,除伍人」,意謂在戰爭中死事不屈,應將爵授予其子。如後來察覺該人未死,應褫奪其子的爵位,並懲治其同伍的人。又表示明察,《睡虎地秦簡.為吏之道》簡24-25貳:「不察所親,不察所親則怨數至。」意謂官吏處理檢察的職務時,不查察親戚朋友,則人民有怨。《睡虎地秦簡.為吏之道》簡5壹:「微密韱(纖)察」,意謂細緻明察。 漢帛書也表示明察,《馬王堆.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》第171-172行:「明者固能察極,知人之所不能知」。 「察」古籍與「蔡」、「殺」通,《古書疑義舉例》:「察者,蔡之假字」,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察,假借為殺」,參「蔡」、「殺」。 803 字 相關漢字: 宀,㣇,祭,蔡,師,殺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8 | 周p41 | |||||
李p284 | 何p53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察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察言觀色, 明察暗訪, 明察秋毫, 習焉不察, 察察為明… | (5/78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巡, 督, 洞, 監, 糾, 警, 覺, 觀, 考, 堪, 勘, 詗, 毫, 臬, 明, 省, 體, 覘, 偵, 哫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v. | examine into judicially; find out; scrutinize |
瀏覽次數: 432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