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「
魏」本作「
巍」,後省去「
山」旁,讀為去聲,作為魏國或魏姓的專用字。
34 字
詳解: 「
魏」本作「
巍」,戰國金文和簡帛文字以「
巍」表示魏國或魏姓的「
魏」。如馬王堆帛書《戰國縱橫家書.朱己謂魏王章》第156-157行:「韓亡之後,兵出之日,非𡿁(魏)无(無)攻巳(已)。」參見「
巍」。後來「
巍」省去「
山」旁,讀為去聲,作為魏國或魏姓的專用字。《說文》:「巍,高也。从嵬,委聲。」徐鉉曰:「今人省山,以為魏國之魏。」
「
魏」是西周時的諸侯國,在今山西省芮城縣北,姬姓,後為晉國所滅。《詩經》有〈魏風〉七篇。《左傳.閔公元年》:「晉侯作二軍,公將上軍,大子申生將下軍。趙夙御戎,畢萬為右,以滅耿、滅霍、滅魏。」其後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、三國時期曹丕所建立的魏國,還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魏(史稱北魏)等,皆以「
魏」為名號。
「
魏」也是姓氏。《新唐書.宰相世系表》:「魏氏出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,其後國絕,裔孫萬為晉獻公大夫,封於魏,河中河西縣是也,因為魏氏。」歷代名人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、唐太宗時的大臣魏徵和清代思想家魏源(《海國圖志》作者)。
「
魏」又表示宮門外兩邊的建築物,用以懸示教令。如《周禮.天官.大宰》:「正月之吉,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,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,使萬民觀治象,挾日而斂之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曰:「象魏,闕也。」《文選.班孟堅〈典引〉》:「是以來儀集羽族於觀魏,肉角馴毛宗於外囿。」張銑注:「觀、魏,皆闕也。」
「
魏」同「
巍」,表示高大。《玉篇.鬼部》:「魏,高也。」如《莊子.知北游》:「淵淵乎其若海,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,運量萬物而不匱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魏魏,魚威反,讀作巍巍。」《史記.晉世家》:「萬,盈數也;魏,大名也。」裴駰集解引服虔曰:「魏喻巍,巍,高大也。」
「
魏」還表示獨立不動之貌。如《莊子.天下》:「不師知慮,不知前後,魏然而已矣。」成玄英疏:「魏然,不動之貌也。」
772 字
相關漢字: 巍,
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