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TF-8 | E5 90 91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656 |
倉頡碼 | 竹月口 |
Matthews | 2549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0579;(二版)627 |
康熙字典 | 104 |
Unicode | U+5411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4782 | |
四角號碼 | 2722.0 | |
頻序 A/B | 156 | 162 |
頻次 A/B | 16590 | 7116 |
普通話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 ||
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向 | 北出牖也。从宀从口。《詩》曰:塞向墐戶。【徐鍇曰:牖所以通人气,故从口。】〔許諒切〕 (150 / 147) | 宀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金文從「宀」從「口」,「宀」象房屋,表示在屋子裏用口發出聲音,產生回響,是「響」的初文(裘錫圭),後假借為方向之「向」。 61 字 詳解: 甲金文從「宀」從「口」,「宀」象房屋,表示在屋子裏用口發出聲音,產生回響,是「響」的初文(裘錫圭),後假借為方向之「向」。 漢帛書用作本義,表示回響,《馬王堆帛書.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》簡76:「如景(影)之隋(隨)刑(形),如向(響)之隋(隨)聲」,表示比如影子跟隨着形體,回響跟隨着聲音。 戰國竹簡上部寫作兩「宀」並列,郭店竹簡字形上部似從「北」,可能是為方向的「向」而造的字。下部的「口」又加一點飾筆變為「甘」。古璽文字或加兩短橫為飾筆,使字形較為勻稱。 甲骨文用作地名,《英》2543:「王田向,往來亡(無)災。」表示王在向地打獵,往返都沒有災害。《屯南》2163:「于向。」《詩.小雅.十月之交》:「作都于向。」在今河南濟源南。 金文用作人名,弔向父簋:「弔(叔)向父禹」,張世超認為「禹」是名,「向父」是字。 戰國竹簡通假為「鄉」,表示鄉里,《郭店楚簡.語叢四》簡10-11:「匹婦禺(愚)夫,不智(知)丌(其)向(鄉)之小人、君子。」《郭店楚簡.老子乙》簡16-17:「攸(修)之向(鄉),丌(其)德乃長;攸(修)之邦,丌(其)德乃奉(豐)。」 又通假為「卿」,表示卿相,《上博竹書一.緇衣》簡12:「大夫向(卿)使(士)」,「大夫」、「卿士」都是古代的執政大臣。 戰國陶文用作人名,《古陶文孴錄》7.2:「陳向」,即《史記.田敬仲完世家》之「田常」,是田乞之子田成子,是齊簡公、平公的宰相。 許慎認為「向」象向北之窗戶,《說文》:「向,北出牖也。从宀,从口。《詩》曰:『塞向墐戶』。」何琳儀指出口與窗無關,故此說可疑。 674 字 相關漢字: 宀,口,響,北,甘,禹,鄉,卿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43 | 周p20 | |||||
李p111 | 何p313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向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 | ||
---|---|---|
向武軍民千戶所, 向武州, 向武千戶所 | (3/3)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人心所向, 向壁虛造, 所向披靡, 所向無敵, 欣欣向榮… | (5/98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趨, 定, 導, 動, 昏, 藿, 方, 去, 航, 欣, 隅, 傾, 尥, 邁, 面, 內, 怒, 披, 偏, 所, 橫, 迴, 志, 轉, 靡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direction; trend |
prep. | to, towards; from |
v. | face; turn towards |
參見「曏」
瀏覽次數: 547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