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0
5
(11)
破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8 8C 80
大五碼 D070 
倉頡碼 廿中中弓 
Matthews 1989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3197;(二版)3408  
康熙字典 953 
Unicode U+8300
GB2312  
四角號碼 4452.7 
頻序 A/B 6886  5422 
頻次 A/B -- 
普通話 b  f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1/5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1/1
其他
字例: 3/3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道多艸不可行。从艸,弗聲。〔分勿切〕 (24 / 18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359 方味
476 敷勿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次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,小篆從「」,「」聲。「」、「」皆象草形,本義是路上多草,阻塞通道,防礙行走。
54 字

 詳解: 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,小篆從「」,「」聲。「」、「」皆象草形,本義是道路多草,難以通行。《說文》:「茀,道多艸,不可行。从艸,弗聲。」「」指雜草叢生,又可表示茂盛,《廣雅.釋訓》:「茀,茂也。」古書中「」有用作本義之例,如《國語.周語.單襄公論陳必亡》:「火朝覿矣,道茀不可行。」韋昭注:「火,心星也。覿,見也。草穢塞路為茀,朝見謂夏正十月晨見於辰也。」意謂已是清晨能見到大火星的季節了,道路上的雜草叢生,無法通行(參鄔國義、胡果文、李曉路)。

  從草盛引申,「」可表示除草,張舜徽《說文解字約注》:「艸多塞道謂之茀,反之則除艸亦謂之茀。《詩.大雅.生民》:『茀厥豐草。』毛傳云:『茀,治也。』」「茀厥豐草」即除去豐茂的荒草。

  金文、侯馬盟書、秦印皆用作人名,十二年邦司寇矛:「邦司寇野茀」,「司寇」是官名,掌管刑獄、糾察等司法事宜。全句意謂國家的司寇名叫野茀。《秦印文字彙編》頁14:「駱茀」。

  秦印又用作姓氏,《秦印文字彙編》頁14:「茀欬」。《姓氏考略》:「音『弼』。」《古今姓書辨證》:「齊宣王時有作履者,茀氏。姓書云:『茀翰胡之後。』」意謂齊宣王時有姓茀的造鞋工匠,他是茀翰胡的後人。「茀翰胡」是春秋時期晉國的臣子,是晉景公時大夫郤至的車子上陪乘在右邊的武士。古時「」與「」相通,《論語》「佛肸」,《漢書.古今人表》作「茀肸」。

  漢帛書表示強盛之貌,《馬王堆.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》第118行:「茀茀陽陽,因民之力。」意謂(國家)昌盛安和,憑借人民的力量。「茀茀陽陽」即古書的「㪍㪍陽陽」,《淮南子.時則》:「㪍㪍陽陽,唯德是行,養長化育,萬物蕃昌。」意謂(秤杆作為法度,)旺盛而溫和,施行道德,生長養育,使萬物繁衍昌盛。

  「」又表示車上的遮蔽物,用來遮掩婦人的容顏,其材料多為竹席,遮蔽車廂。《詩.衛風.碩人》:「翟茀以朝」,孔穎達疏:「茀,車蔽也。婦人乘車不露見,車之前後設障以自隱蔽謂之茀。」「簟茀」即遮蔽車廂的竹席,古文字「簟茀」的「」字借「」字來表示,參見「」。

  「」又通假為「」,《詩.大雅.卷阿》:「爾受命長矣,茀祿爾康矣。」鄭玄箋:「茀,福。」全句意謂你獲得的生命真長久,你的福祿真豐厚。

  「」又是彗星的別名,《穀梁傳.文公十四年》:「秋,七月,有星孛入于北斗,孛之為言猶茀也。」《史記.天官書》:「星茀于河戍。」 司馬貞索隱:「茀,即孛星也。」參見「」。

  「茀矢」是尾端繫上絲繩的箭。《周禮.夏官.司弓矢》:「矰矢、茀矢,用諸弋射。」鄭玄注:「茀矢,弩所用也。」
1069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145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通「勃」字

p17 p145
p98 p126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道路上雜草太多,不便通行;福;首飾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配搭點:
詞類 英文意義
adj. weedy
n. luxuriant growth of vegetation that blocks the path
瀏覽次數: 24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