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原 |
|
UTF-8 | E5 8E 9F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DEC |
倉頡碼 | 一竹日火 |
Matthews | 7725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0074;(二版)85 |
康熙字典 | 90 |
Unicode | U+539F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5213 | |
四角號碼 | 7129.6 | |
頻序 A/B | 146 | 188 |
頻次 A/B | 17518 | 6307 |
普通話 | yun yun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𠫐 | 水泉夲也。从灥,出厂下。〔愚袁切〕厡,篆文从泉。【臣鉉等曰:今別作源,非是。】 (239 / 239) | 𤿁 | 原 厡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「原」會泉水由岩穴中流出之意,本義為水源,是「源」的初文。引申為起源、本源。 38 字 詳解: 金文從「厂」從「泉」,「厂」象岩崖,會泉水由岩穴、山石中流出之意,本義為水源,是「源」的初文。引申為起源、本源。由於崖石間流出的水為河川之始,故「原」的本義是水源、源頭,後引申為一切事物的起源、本源。《說文》:「𠫐,水泉(夲)[本]也。从灥,出厂下。原(厡),篆文从泉。」段玉裁改為「水本也」,注云:「各本作『水泉本也』,今刪正。〈月令〉「百源」注曰:『衆水始所出爲百源』。單𧦝曰原。絫𧦝曰原泉。《孟子》:『原泉混混』是也。」 後來「原」用來表示原來、原本等引申義,故加「水」造「源」來表示水源的本義。原本、原由的「原」,古代本用「元」字表示,是「元」的引申義;明初因嫌與元朝之「元」相混,才改用「原」字表示(顧炎武、郝懿行、裘錫圭)。注意「原」與「元」的異同,「原」本義為源泉,「元」本義為人頭,故二字都有「本原」、「根本」之義(谷衍奎)。 此外,「原」是水源的本字,而草原的「原」本來用「邍」來表示,表示野獸出沒的原野。後來「原」吞併了「邍」字的功能。參見「邍」。 金文用作地名,散盤:「封于原道,封于周道。」「原道」、「周道」都是地名。又用作人名,雍伯原鼎:「雍白(伯)原乍(作)寶鼎」。 戰國竹簡表示水源、源頭,《上博竹書六.用曰》簡6:「繼(絕)原(源)流淲(澌),丌(其)古(胡)能不沽(涸)?」意謂斷絕源頭,支流止盡,怎能不乾涸呢? 573 字 相關漢字: 源,厂,泉,水,元,邍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51 | 周p18 | |||||
李p266 | 何p379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 | 周p18 | |||||
李 | 何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原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 | ||
---|---|---|
北原和巡司, 平原縣, 南原府, 太原府, 太原縣… | (5/11)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原封不動, 原形畢露, 情有可原, 逐鹿中原, 原原本本… | (5/141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畢, 并, 始, 草, 复, 宥, 抗, 鴒, 燎, 露, 鄯, 星, 探, 羰, 還, 委, 隰, 逐, 中, 京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adj. | primary, original; former; natural; raw, unprocessed |
n. | source; origin; beginning; cause; reason; plateau, plain; excuse, pardon |
瀏覽次數: 758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