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糸 |
|
UTF-8 | E7 B3 B8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6CD |
倉頡碼 | 女戈火 |
Matthews | 5570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3361;(二版)3582 |
康熙字典 | 843 |
Unicode | U+7CF8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8473 | |
四角號碼 | 2290.3 | |
頻序 A/B | 0 | 5422 |
頻次 A/B | 0 | -- |
普通話 | m s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
---|
其他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糸 | 細絲也。象束絲之形。凡糸之屬皆从糸。讀若覛。【徐鍇曰:一蠶所吐爲忽,十忽爲絲。糸,五忽也。】〔莫狄切〕幺,古文糸。 (271 / 272) | 糸 | 幺 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幺 | 小也。象子初生之形。凡幺之屬皆从幺。〔於堯切〕 (83 / 78) | 幺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象束絲之形,上下兩端或有線緒,本義是細絲。後世凡涉及「絲」的字均以「糸」為旁或主要部件。 44 字 詳解: 象束絲之形,上下兩端或有線緒,本義是細絲。後世凡涉及「絲」的字均以「糸」為旁或主要部件。在較早的古文字中,「糸」和「絲」是同一個字(裘錫圭),後來才分化為兩個字。甲骨文中「糸」與「幺」亦互用無別。另「糸」與「束」、「橐」形近,容易混淆。參見「束」、「橐」。《說文》:「糸,細絲也。象束絲之形。凡糸之屬皆从糸。讀若覛。𢆯,古文糸。」 甲骨文用作人名,《合集》21306乙:「卣比糸責,亡(無)𡆥(憂)」,指卣輔助糸進行責祭,沒有值得擔憂的事。 金文「糸」用作族名,糸父壬爵:「糸父壬。」戰國時燕國刀幣上亦有「糸」字,其義不詳。 「糸」指細絲的本義仍見於傳世文獻,唯原文已訛作「系」。《管子.輕重丁》:「君以織籍,籍於系[糸]」,指君要對絲織品徵稅,就要從絲線徵稅。又「糸」從細絲引申有微小之義,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糸,微也。」 365 字 相關漢字: 絲,幺,束,橐,系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32 | 周p128 | |||||
李p119 | 何p230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細絲 |
瀏覽次數: 1319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