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甲骨文從「
㝱」,「
五」聲。本義是睡醒而有言。
22 字
詳解: 甲骨文從「
㝱」,「
五」聲,字形見《合集》24123、27253。《屯南》320的字形亦釋為「
寤」,蔡哲茂、王子揚認為此字左邊之「
爿」稍殘。謝明文認為左邊的一筆不屬於「
寤」字,此字應分析為從「
◎」(「
㝱」的初文),「
五」聲。《清華三.芮良夫毖》的「
寤」上部便是從「
◎」演變而來。其說可從。《清華壹.程寤》簡2有從「
心」,「
五」聲的字形,據文義亦當釋為「
寤」。
「
寤」的本義是睡醒而有言。《說文》:「寤,寐覺而有信曰寤。」段注本改為「寐覺而有言曰寤」。甲骨文用作本義,如《合集》24123:「壬午卜,王曰鼎(貞):又(有)寤。」《清華壹.程寤》簡2:「[吾心](寤)敬(驚),告王。」意謂太姒夢醒受驚,把夢告訴王。古書中的用例如《呂氏春秋.離俗》:「惕然而寤,徒夢也。」高誘注:「寤,覺也。」意謂惶恐而覺醒,只不過是夢。
「
寤」也表示做夢。《說文》:「一曰:晝見而夜㝱也。」如《逸周書.寤敬》:「今朕寤有商驚予。」孔晁注:「夢為紂所伐,故驚。」
「
寤」可通「
悟」,表示覺悟。如《清華叄.芮良夫毖》簡2「寤贁(敗)改䌛(繇)」,意謂從失敗中覺悟,改弦更張。又如《史記.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信讒不寤兮,宗廟滅絕。」
《說文》又有「
𡨂」字,同「
寤」。〈宀部〉:「𡨂,寤也。从宀,吾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寐覺而有言曰『寤』,『𡨂』之音義皆同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寤,覺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𡨂與寤同。」
593 字
相關漢字: 㝱,
五,
爿,
◎,
心,
悟,
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