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金文部件分析
部件: 矛 (主部件) 共 3 字 | 主部件 | 包括子部件 |
漢字 | 部件 | 金文 | 形義通解 | 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矛 | 「矛」字的金文象一修長而尖利的,似竹葉形的武器,柄上有圈以繫纓,在古代的軍陣中常用以從兵車上刺殺敵人。「矛」後來成為漢字的部首。 《說文》:「酋矛也。建於兵車,長二丈。象形。凡矛之屬皆从矛。𢧟,古文矛从戈。」金文用作本義,表示武器。 | ||||||||||||||
茅 | |||||||||||||||
楙 | 「楙」的本義是樹木茂盛,引申為盛美、讚美等義,後來加「心」旁,造「懋」字,表示盛美。金文表示盛美、美德,𤼈簋:「王對𤼈楙(懋)。」𤼈鐘:「皇王對𤼈身楙(懋)。」意謂周王稱揚𤼈的美德。司馬楙鎛:「用旂吉休畯楙,子孫萬年是保。」意謂祈求吉祥、長久昌盛美好,子孫萬年守護。戰國竹簡表示稱美、讚美(時兵),《清華簡一.皇門》簡2:「楙(懋)昜(揚)嘉𢛳(德)」,意謂稱讚、表揚美德。 「懋」表示盛、美,見於古書,《漢書.晁錯傳》:「近者獻其明,遠者通厥聰,比善戮力,以翼天子。是以大禹能亡失德,夏以長楙。」顏師古注:「楙,美也。」意謂附近的人獻上其明智,遠處的人通報其聰慧,集結善德,合力同心,輔助天子,所以大禹能不失德,夏朝能長久繁華昌盛。《文選.顏延之〈赭白馬賦〉》:「漢道亨而天驥呈才,魏德楙而澤馬效質。」李善注:「《說文》曰:『楙,盛也。』」意謂漢朝國道亨通而天馬展現才華,魏國道德盛美而神馬盡心效勞。這裏用「天驥」、「澤馬」比喻賢人。 「懋」又有勉勵、勤奮的意思,豳公盨:「康亡(無)不楙(懋)。」意謂安康而不懈怠。 「楙」又通「貿」,表示貿易、買賣。《漢書.食貨志上》:「禹平洪水,定九州,制土田,各因所生遠近,賦入貢棐,楙遷有無,萬國作乂。」意謂禹平息洪水,奠定九州,制定土田,因應遠近地理,徵收賦稅及貢品,貨物買賣,互通有無,國家大治。 「楙」又表示木瓜,《爾雅.釋木》:「楙,木瓜。」郭樸注:「實如小瓜,酢可食。」意謂果實呈小瓜形,味道酸澀,可以食用。馬瑞辰認為「木瓜」又叫「冬桃」,《毛詩傳箋通釋》卷六:「木瓜一名冬桃。」張舜徽指出表示木瓜的「楙」應該寫作「㮘」,《說文》:「㮘,冬桃。」《說文解字約注》:「《爾雅》木瓜之字,蓋當作『㮘』,與冬桃同名也。」「㮘」又作「旄」,《爾雅.釋木》:「旄,冬桃。」 諺語「梨百損一益,楙百益一損」,指吃梨對人的健康好處少,害處多,吃木瓜對人的健康好處多,害處少。相傳木瓜可治療抽筋(局部筋肉痙攣,通常指小腿),宋代李石《續博物志》卷十:「木瓜味酢,善療轉筋。陶隱居云:『如轉筋時,但呼楙名,及書上木瓜字,輙愈。』」「木瓜」是有益的水果,古人用來送禮,《詩.國風.衛風》:「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」意謂送給我木瓜,我回贈美玉。宋代陸佃《埤雅》:「諺曰:『梨百損一益,楙百益一損。』投人之道,宜有以益之,而報人則欲其堅久。」 「楙」又用作姓氏,後世作「懋」,鄭楙叔賓父壺:「奠(鄭)楙叔賓父乍(作)醴壺。」「鄭楙叔賓父」是鄭國人,姓楙,字賓父;「醴」是一種甜酒;意謂鄭國楙叔賓父鑄造了盛醴酒的壺。 「楙」又用作人名,如「王楙」,生卒年不詳,西晉以前人,曾注《漢書》,顏師古注解《漢書》時偶爾稱引他的意見。又如「司馬楙」,西晉皇族,晉武帝時被封為東平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