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6
3
(16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9 BC 92
大五碼 ECB7 
倉頡碼 木竹月山中 
Matthews 6964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4741;(二版)5056  
康熙字典 1453 
Unicode U+9F12
GB2312  
四角號碼 4022.7 
頻序 A/B 6052  5422 
頻次 A/B -- 
普通話 z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6/9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其他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鼎之圜掩上者。从鼎,才聲。《詩》曰:鼐鼎及鼒。〔子之切〕鎡,俗鼒从金从茲。 (143 / 140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63 子之
99 昨哉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」指小鼎,一說歛口的鼎。
14 字

 詳解: 金文「」字從「」,「」聲。「」指小鼎,一說歛口的鼎。《說文》:「鼎之圜掩上者。从鼎才聲。《詩》曰:『鼐鼎及鼒。』鎡,俗鼒从金从兹。」「」之俗寫參「」。《詩.絲衣》:「鼐鼎及鼒」毛傳曰:「大鼎謂之鼐,小鼎謂之鼒。」《爾雅·釋器》:「鼎絕大謂之鼐,圜掩上謂之鼒。」郭璞:「鼎斂上而小口。」《玉篇》:「小鼎也。」「」作為鼎,金文多見,如王乍康季鼎:「王乍康季寶尊鼒」。

  鼒從「」聲,由於音近通假,「」又解作「」,同「」,如段簋:「王鼒(在)畢烝」,記載十一月,周王在畢地舉行烝祭。《周禮.大宗伯》:「以烝冬享先王」,所記相合。

  此外,梁十九年鼎:「擇吉金,鑄 □ 一。」「」從月從才,於鑄字之後,為鼎之異名,與「」同,係三晉文字之異寫(黃盛璋)。
333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22 p214
p21 p154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口小的鼎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詞類 英文意義
n. an ancient small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 handles and three or four legs; a tripod with a small opening on the top
瀏覽次數: 28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