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金文、簡帛文字、小篆「
羽」字象兩條鳥羽,本義是鳥類的長羽毛,引申為五聲音階的第五音。
42 字
詳解: 金文、簡帛文字、小篆象兩根鳥兒的羽毛之形,本義是鳥類的長羽毛。《說文》:「羽,鳥長毛也。象形。凡羽之屬皆从羽。」「
羽」字每根羽毛只畫出三畫,象三條毛,是以三來代表多數,與「
又」(象「
手」形)分三叉來象手的五指類似。張舜徽《說文解字約注》:「象鳥長毛,小篆屈曲其體而猶存其三畫,亦猶手之列多,略不過三之意。」
戰國竹簡用作本義,《上博竹書四.采風曲目》簡4:「鴼(鷺)羽之白也」,意謂鷺鳥的羽毛潔白。《上博竹書八.鶹鷅》簡1:「婁(鶹)栗(鷅)之羽」,指鶹鷅的羽毛。「鶹鷅」是鳥名,或作「鶹離」、「流離」、「留離」,是「
梟」(貓頭鷹)的別名,年幼時好看,長大後醜陋,而且吃自己的母親,故被稱為「不孝鳥」。《詩.邶風.旄丘》毛亨傳:「流離,少好長醜。」孔穎達疏:「陸機云:『流離,梟也。自關之西謂梟為流離。其子適長大,還食其母。故張奐云『鶹鷅食母』,許慎云『梟,不孝鳥』是也。』」《睡虎地秦簡.為吏之道》簡26叄:「金錢羽旄」,「金錢」可能指金錢豹的尾巴,「
羽」是鳥的長羽毛,多指孔雀的長羽毛,「
旄」指旄牛尾。金錢豹的尾巴、孔雀的長羽毛、旄牛的尾巴都是古時用來裝飾車和馬的。
漢帛書借指翅膀,《馬王堆漢帛書.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.五行》第185-186行:「『嬰嬰(燕燕)于蜚(飛),差池其羽。之子于歸,袁(遠)送于野。瞻望弗及,汲(泣)沸(涕)如雨。』能差池其羽然[後能]至袁(遠)。」此處引用《詩.邶風.燕燕》,意謂「雙雙共飛的燕子,它們的翅膀參差交錯。現在你要出嫁他國,我遠遠地送你到郊野,等到看不見你的身影的時候,我的眼淚像下雨似的落下。」翅膀能夠互相交錯(形容和諧共融的樣子),才能到達遠方。
在鳥類身上的稱「
羽」,野獸身上的稱「
毛」,龍蛇身上的稱「
鱗」,《周禮》:「臝者、羽者、鱗者」,鄭玄注:「臝者,謂虎、豹、貔、螭爲獸淺毛者之屬;羽,鳥屬;鱗,龍蛇之屬。」「
臝」表示短毛的獸類。《韓非子.解老》:「人無毛羽,不衣則不犯寒。」意謂人身上不長獸毛鳥羽,所以不穿衣服就不能戰勝寒冷(張覺)。
金文用作人名,徐王之子羽戈:「䣄(徐)王之子羽元用戈」,意謂徐王的兒子羽專用的戈。徐國國君有一個名叫「
羽」的兒子,即章羽。《春秋.昭公三十年》:「吳滅徐,徐子章羽奔楚。」
成語「羽扇綸巾」表示拿著羽毛扇子,戴著青絲帶的頭巾,形容態度從容。蘇軾〈念奴嬌〉:「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。羽扇綸巾,談笑間,強虜灰飛煙滅。」形容周瑜年壯時意氣風發,從容擊退強暴的敵人。「羽翼已成」比喻有了得力助手,勢力已鞏固。《史記.留侯世家》:「彼四人輔之,羽翼已成。」
「
羽」引申為五聲音階的第五音,即「宮商角徵羽」之「
羽」。因為第五音是五音中的最高音,音調高揚舒展,好比展翅高飛。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:「引伸爲五音之羽,《晉書.樂志》云:『羽,舒也。陽氣將復,萬物孳育而舒生。』」楚系金文用加從「
于」聲的「
𦏴」來表示音律名的「
羽」,見於曾侯乙編鐘。
「
羽」又是現行較罕見的姓氏,分布於廣東的新會,四川的合江,山西的太原、陽泉、朔州,山東的平邑等地;相傳是春秋時鄭國子羽的後代,《通志.氏族略》鄭樵注云:「姬姓,鄭子羽之後也。」宋代鄧名世《古今姓氏書辯證》:「羽,出自姬姓,鄭穆公之子揮,字子羽,其孫頡,爲馬師,以王父字爲氏。」
1357 字
相關漢字: 又,
手,
梟,
旄,
毛,
鱗,
臝,
于,
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