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允 |
|
UTF-8 | E5 85 81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4B9 |
倉頡碼 | 戈竹山 |
Matthews | 7759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0265;(二版)290 |
康熙字典 | 51 |
Unicode | U+5141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5242 | |
四角號碼 | 2321.0 | |
頻序 A/B | 1490 | 1885 |
頻次 A/B | 864 | 194 |
普通話 |
y![]() 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允 | 信也。从儿,㠯聲。〔樂準切〕 (176 / 174) | 儿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骨文表示人在點頭允許。本義是應允、許可。 21 字 詳解: 甲骨文從◎從「人」,象人而突顯頭部,表示點頭允許之意。本義是應允、許可。後期金文上部變為從「㠯」,「㠯」即是「以」字,作為「允」的聲符。 「允」的本義是點頭答應,引申有誠信之意。《說文》:「允,信也。从儿,㠯聲。」《書.舜典》:「命汝作納言,夙夜出納朕命,惟允。」孔安國傳:「納言,喉舌之官,聽下言納於上,受上言宣於下,必以信。」孔傳指出「納言」是官名,意謂命令你做納言,朝夕傳達我的命令,要有誠信。 金文後來下加從「女」形,「女」形是「止」形之訛,這種字形後來分化出「夋」字。 甲骨文表示果然、真的,多用於驗辭,《合集》29955:「貞:今夕雨。允雨。」此辭貞卜今晚會下雨,晚上果然下雨了。 金文表示信、誠,班簋:「允才(哉)」,「允哉」相當於「誠然」。中山王方壺:「於(嗚)虖(呼),允哉若言﹗」意謂所言屬實,所言非虛。又通假為「以」,㠱伯盨:「允(以)𨒌(征)允(以)行」,意謂(這件青銅器)用來隨行。 戰國竹簡表示取信於人,《郭店簡.成之聞之》簡25-26:「《詔命》曰:『允帀(師)淒(濟)惪(德)』。此言也,言信於眾之可以淒(濟)惪(德)也。」意謂《詔命》說:「取信於眾成就道德」。這句話,說的是取信於民眾可以成就道德。又表示使人相信,《郭店簡.成之聞之》簡36:「君子曰:從允懌(釋)過,則先者余(除),來者信。」意謂君子說:從誠信出發寬宥過錯,則除去以前之過錯,今後才能使人相信(劉釗)。又表示果然、真的,《清華簡一.保訓》簡3:「今朕疾允病」。《清華簡一.祭公》簡9:「公懋拜手稽首,曰:『允哉﹗』」。 660 字 相關漢字: 人,㠯,以,女,止,夋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![]() |
黃 | 周 | ||||
李p42 | 何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![]() |
黃p16 | 周p9 | ||||
李p42 | 何p113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允」字下錄有17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允文允武, 慨然允諾, 慨然應允, 允執其中, 允執厥中… | (5/18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答, 慨, 厥, 中, 吾, 俞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adj. | just, fair; unbiased |
v. | to permit, to consent; to allow |
瀏覽次數: 1145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