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2
6
(13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8 B1 A6
大五碼 E057 
倉頡碼 卜心一尸人 
Matthews 1561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3613;(二版)3852  
康熙字典 1124 
Unicode U+8C66
GB2312  
四角號碼 2123.2 
頻序 A/B 5422 
頻次 A/B -- 
普通話 q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4/5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2/2
其他
字例: 2/2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鬬相丮不解也。从豕、虍,豕虍之鬬不解也。讀若蘮蒘草之蘮。司馬相如說:豦,封豕之屬。一曰:虎兩足舉。〔強魚切〕 (197 / 195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67 強魚
362 居御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濁 /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或是獸名。一說字會「」、「」相鬥之意,表示劇烈的意思,為「」字初文(李經諱)。
54 字

 詳解: 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或是獸名。一說字會「」、「」相鬥之意,表示劇烈的意思,為「」字初文(李經諱)。《說文》:「豦,鬬相丮不解也。从豕、虍。豕、虍之鬬,不解也。讀若蘮蒘草之蘮。司馬相如說:豦,封豕之屬。一曰虎兩足舉。」「」字似反映了古代有大豕,其悍猛足與虎鬥。清人王筠《說文句讀》則認為「」泛言「猛如豕、虎」。戴侗、朱芳圃認為「」、「」沒有相鬥之理,以為司馬相如把「」視為獸名的說法正確。《爾雅.釋獸》:「豦,迅頭。」郭璞注:「今建平山中有豦,大如狗,似獮猴,黃黑色,多髯鬣,好奮迅其頭,能舉石摘人,貜類也。」「」字後來成為許多漢字組成部件。參見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等字,其中一些或與「」字有意義上的關連,一些大抵只用作聲符。

  金文用作人名,豦𣪕:「豦拜𩒨首。」盠駒尊:「王乎(呼)師豦。」戰國文字亦用作人名,《古陶文彙編》3.794:「曹豦。」

  漢帛書字用作「」,表示急忙,《馬王堆.五十二病方》第403行:「豦(遽)斬乘車䰍槨」,意謂快速斬斷車的漆槨的一部分。又用作「」,指劇烈,《馬王堆.五十二病方》第52行:「噴者豦(劇)噴。」
516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,,,,,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121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豕、虎之鬥不相捨;虎兩足舉
詞類 英文意義
n. a wild boar; animal fight
瀏覽次數: 30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