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疥 |
|
UTF-8 | E7 96 A5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CCE |
倉頡碼 | 大人中中 |
Matthews | 633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2662;(二版)2848 |
康熙字典 | 698 |
Unicode | U+75A5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2974 | |
四角號碼 | 0012.8 | |
頻序 A/B | 6786 | 5422 |
頻次 A/B | 1 | -- |
普通話 | ji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
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
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疥 | 搔也。从疒,介聲。〔古拜切〕 (155 / 152) | 疒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從「疒」,「介」聲,本義是使人搔癢的瘡(許慎)。 24 字 詳解: 從「疒」,「介」聲,本義是使人搔癢的瘡(許慎)。傳世文獻中《急就篇》第四章:「疥癘癡聾盲。」顏師古注:「小蠱攻齧皮膚,漼錯如鱗介也。」古人認為「疥」是由於疥蟲咬噬皮膚,使患者奇癢難耐而抓搔,最終導致皮膚變成魚鱗狀。因此《說文》:「疥,搔也。从疒,介聲。」王筠《說文解字句讀》:「疥必癢,癢必搔。」 另《說文》又有「扴」字,提到「扴,刮也。从手,介聲。」「扴」與「疥」皆有刮搔之意,而兩者都從「介」得聲,可以看出兩字聲義之間的聯繫。 戰國文字中「疥」用作人名,十三年勺和十四年雙翼神獸皆見「工疥」一名,表示名叫疥的工匠。 261 字 相關漢字: 疒,介,扴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2 | 周p109 | |||||
李p37 | 何p14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疥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疥癬之疾, 癬疥之疾, 疥癩之疾, 疥癩之患, 泥豬疥狗… | (5/10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癬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scabies, sarcoptic mange; itch |
v. | defile (with graffiti) |
瀏覽次數: 172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