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8
5
(11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7 AC A6
大五碼 B2C5 
倉頡碼 竹人木戈 
Matthews 1922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2956;(二版)3153  
康熙字典 808 
Unicode U+7B26
GB2312 2391 
四角號碼 8824.3 
頻序 A/B 1022  1376 
頻次 A/B 1801  410 
普通話 f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4/6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6/11
其他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信也。漢制,以竹長六寸,分而相合。从竹,付聲。〔防無切〕 (96 / 91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78 防無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濁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」字最早見於戰國金文,從竹付聲,是古代朝廷任官命使、調兵遣將的憑證,也稱兵符。
41 字

 詳解:」字最早見於戰國金文,從竹付聲,是古代朝廷任官命使、調兵遣將的憑證,也稱兵符。

  「」一般分為兩半,右半在帝王,左半在將軍,調兵之時,使者帶符上朝驗合,才可行動。「」形狀多種,以虎符為主;質料有銅、木、玉等,以青銅為多。

  《說文》:「符,信也。漢制以竹,長六寸,分而相合。从竹付聲。」

  「」又是出入門關的憑證。《玉篇》:「符,符節也。分爲兩邊,各持一以爲信。」《周禮》:「門關用符節。」一般而言,「」多指兵符,「」指通行證;不過「」、「」同為信物,義同可通,出土虎符亦有自名為「」者,參見「」。

  金文用作本義,表示兵符。如杜虎符:「兵甲之符,右才(在)君,左才(在)杜。」新郪虎符:「甲兵之符,右才(在)王,左才(在)新郪。」《漢書.文帝紀》:「九月,初與郡守為銅虎符、竹使符。」應劭曰:「銅虎符第一至第五,國家當發兵遣使者,至郡合符,符合乃聽受之。」

  《馬王堆.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》「」字之「」的一劃置於上面,與「」字帛書異體同,參見「」。
440 字


相關漢字: 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45 p124
符合,符號,符籙
p64 p326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
縣, 慶 (2/2)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若合節, 名實相, 名其實, 桃換舊, 書咒水… (5/33) 詳細資料
配搭點:
, , , , , , , , , , , ,
詞類 英文意義
n. two halves of a tally, tally; charm, amulet, spell; magic figure drawn by Taoist priest
v. agree with; tally
瀏覽次數: 26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