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
6
(8)
異讀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5 8D 94
大五碼 A8F3 
倉頡碼 十大尸尸 
Matthews 2639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0064;(二版)73  
康熙字典 84 
Unicode U+5354
GB2312  
四角號碼 4402.7 
頻序 A/B 712  952 
頻次 A/B 3145  822 
普通話 xi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15/15
(部件樹)
甲骨
字例: 5/5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2/2
其他
字例: 8/8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眾之同和也。从劦从十。【臣鉉等曰:十,眾也。】〔胡頰切〕旪,古文協从曰、十。叶,或从口。 (293 / 294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541 胡頰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濁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甲骨文從二「」二「」,金文從二「」三「」,戰國竹簡從三「」三「」。「」象用來翻土的農具。「」象狗形。全字表示數人拿耒翻土耕作,狗隻在旁看守,會眾人同心,和睦合作之意。本義是和睦合作、同心合力。
104 字

 詳解: 甲骨文從二「」二「」,或從二「」一「」,金文從二「」三「」,戰國竹簡從三「」三「」。「」象古代一種可以腳踏的木製翻土農具。「」象狗形。全字表示數人拿耒翻土耕作,狗隻在旁看守,會眾人同心,和睦合作之意。本義是和睦合作、同心合力。《說文》:「協,眾之同和也。从劦从十。旪,古文協,从曰、十。叶,或从口。」段玉裁改為「同眾之龢也」,注云:「同衆之和。一如同力。」「」的異體又作「」、「」,徐鍇認為「」是聲符。「」本從三「」,因為「」也象用腳踏的農具,所以「」、「」作為意符,可以通用。甲骨文已見從「」的「」,參見「」。

  古文字「」字最早由宋人釋出,于省吾詳細論證字形,使此說成立。于省吾還提及他家鄉的農耕,狗也往往隨從,臥於阡頭陌角(即田界的角落),仍存古代遺風。

  「」的本義是同心合力,有和洽共濟之意。「」除了表示一般的和諧義外,強調眾人與一己、行動與內心的和諧一致,所謂心往一處想,力往一處使。南朝陳徐陵〈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〉:「同心協力,克定邦家。」後來「」表示「」,如「協風」即溫和的風,李學勤認為是四風中的東風。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先時五日,瞽告有協風至。」韋昭注:「協,和也,風氣和,時候至也。」

  甲骨文用[劦口]來表示「」,《合集》29004:「叀懋(茂)田[劦口](協)」,「」假借為茂盛的「」,意謂在長滿草的荒地上翻土耕作(參裘錫圭)。甲金文又用作地名。

  金文表示協和、協理,秦公鎛:「以康奠協朕或(國)」,意謂以安定協理、協和我的國家。秦公鐘:「協龢萬民」。《書.堯典》:「百姓昭明,協和萬邦。」𤼈鐘:「協龢鐘」即樂音和協之鐘。戰國竹簡表示和睦、合作,《清華簡三.芮良夫毖》簡13:「用協保,罔又(有)怨誦(訟)。」意謂以和睦合作,(互相)保護,沒有怨恨爭訟。《清華簡一.尹誥》簡2:「我克協我友」,意謂我和我的朋友和睦共處。
804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,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17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「協」的異讀字

p30
協助,妥協,同心協力,協議,協定,協商,協辦,協調,協會,協奏曲
p135 p217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同心力, 齊心力, 力同心, 心戮力, 同心德… (5/36) 詳細資料
配搭點:
, , 調, ,
詞類 英文意義
adj. united in; joint; common
n. agreement; mutual help
v. aid, help; harmonize, be in accord
瀏覽次數: 37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