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教 |
|
UTF-8 | E6 95 99 |
---|---|
大五碼 | B1D0 |
倉頡碼 | 十木人大 |
Matthews | 719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1459;(二版)1562 |
康熙字典 |
Unicode | U+6559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2944 | |
四角號碼 | 4844.0 | |
頻序 A/B | 312 | 209 |
頻次 A/B | 8849 | 5650 |
普通話 | jio jio 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敎 | 上所施下所效也。从攴从𡥉。凡敎之屬皆从敎。〔古孝切〕𧧿,古文敎。𤕝,亦古文敎。 (69 / 64) | 教 | 教 𧧿 𤕝 𢼂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骨文從「攴」從「子」從「爻」,「爻」亦是聲符。「攴」象教鞭,會手執教鞭,擺弄籌策,教導孩子計數或算卦(沈培)。本義是教導。 62 字 詳解: 甲骨文從「攴」從「子」從「爻」,「爻」亦是聲符。「攴」象教鞭,會手執教鞭,擺弄籌策,教導孩子計數或算卦(沈培)。本義是教導。古「教」、「學」、「斆」三字兼表施教與受學兩重意義,《尚書.說命》:「斅學半」,「斅」即是「教」字,表示教導是學習的一半,一半即是一部分,即施教促進老師學習,猶今言「教學相長」。 金文或從「攴」從「學」,「學」既是「教」的聲符,又是意符。戰國竹簡或不從「子」而從「言」,是言教之「教」的專字。 甲骨文用作人名、地名。 金文用作本義,中山王鼎:「越人修斆(教)備信」,表示越國人民修養文教,具備誠信。《穀梁傳》:「脩教明諭,國道也。」 戰國竹簡亦用作本義,信陽長臺觀2號墓1組簡3:「教箸」,即「教書」。《漢書.宣帝紀》:「以私錢供給教書。」《郭店楚簡.老子甲》簡17:「行不言之教」。《睡虎地秦簡.為吏之道》簡24:「民之既教」。《睡虎地秦簡.語書》簡2-3:「凡灋(法)律令者,以教道(導)民」。 《包山楚簡》簡99:「教令」,表示訓誡、命令,《漢書.文帝紀》:「上親勞軍,勒兵,申教令。」 小篆「教」從「𡥉」(「爻」、「子」)從「攴」,「教」字寫作從「孝」聲是後來的訛體。《說文》:「敎(教),上所施下所效也。从攴、从𡥉。凡敎之屬皆从敎。𧧿,古文敎。𤕝(𢼂),亦古文敎。」 556 字 相關漢字: 攴,子,爻,學,斆,斅,言,𡥉,孝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3 | 周p68 | |||||
李 | 何p20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p3 | 周p68 | |||||
李p158 | 何p21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教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 | ||
---|---|---|
教化三部長官司 | (1/1)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三教九流, 因材施教, 明恥教戰, 有教無類, 言傳身教… | (5/88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邪, 賜, 請, 傳, 道, 化, 訓, 佛, 誨, 景, 管, 訇, 客, 紅, 任, 因, 而, 言, 育, 孺, 寓, 求, 吝, 練, 領, 吳, 三, 薩, 身, 受, 施, 唆, 相, 說, 調, 叨, 討, 就, 鷲, 諄, 樽, 助, 竺, 宗, 麈, 夏, 祆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education; teaching; religion; doctrine |
v. | teach, instruct; cause, allow, command |
瀏覽次數: 1161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