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逆 |
|
UTF-8 | E9 80 86 |
---|---|
大五碼 | B066 |
倉頡碼 | 卜廿山 |
Matthews | 4677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3833;(二版)4088 |
康熙字典 | 1184 |
Unicode | U+9006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3670 | |
四角號碼 | 3830.4 | |
頻序 A/B | 1640 | 2147 |
頻次 A/B | 698 | 138 |
普通話 | n 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逆 | 迎也。从辵,屰聲。關東曰逆,關西曰迎。〔宜戟切〕 (40 / 34) | 辵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「逆」甲金文象對面的人向着自己,迎面走來。後增「彳」或「行」表示在路上,增「止」(人足)向着「屰」,表示主人向前迎接對面走過來的人,本義是迎接。引申為逆向、順逆。 81 字 詳解: 「逆」甲金文構形本義有二說。一說「屰」是「逆」的初文,「屰」象對面的人向着自己,迎面走來。後增「彳」或「行」表示在路上,增「止」(人足)向着「屰」,表示主人向前迎接對面走過來的人(羅振玉、趙誠),本義是迎接。 一說「屰」、「逆」是二字,「屰」象倒人形,本義是逆反,不順從的人(楊樹達、季旭昇)。而「逆」本義是迎接,「逆」表示不順、叛逆只是同音借用(楊樹達、段玉裁)。後來「屰」(人形)訛變為牛形,疑是作為「逆」的聲符。 甲金文「逆」迎接、不順兩種用法皆有。甲文「逆伐」即「迎擊」,「逆祀」,即不按順序進行祭祀。又用作人名、國名。 金文早期多表示迎接、接受,駒父盨蓋:「逆見我」。表示不順、逆反,始見於西周晚期,戰國中山王壺:「隹逆生禍,隹順生福」。又用作人名。 按「迎」,亦可引申逆反、不順之義,凡迎向某物,必與對方方向相反。俗語云: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,仍保留「迎」義。「逆水」即「迎水」,與水流方向相反,故引申反向之義。 《說文》:「逆,迎也。从辵屰聲。關東曰逆,關西曰迎。」段玉裁注:「逆,迎也。逆、迎雙聲,二字通用,如禹貢逆河,今文尙書作迎河是也。今人假以爲順屰之屰,逆行而屰廢矣。」 504 字 相關漢字: 彳,行,止,屰,迎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31 | 周p176 | |||||
李p102 | 何p229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p8 | 周p176 | |||||
李p102 | 何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「逆」的異讀字,口語讀音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逆」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倒行逆施, 大逆不道, 忠言逆耳, 莫逆之交, 逆來順受… | (5/114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呃, 悖, 叛, 舛, 踳, 倒, 莫, 忤, 豎, 橫, 忠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adj. | contrary, rebellious, counter |
prep. | against |
v. | disobey, rebel, oppose |
瀏覽次數: 821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