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㚔 |
|
UTF-8 | E3 9A 94 |
---|---|
大五碼 | |
倉頡碼 | 大廿十 |
Matthews | 0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0536;(二版)579 |
康熙字典 | 178 |
Unicode | U+3694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||
四角號碼 | ||
頻序 A/B | -- | |
頻次 A/B | 0 | -- |
普通話 | ni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
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 |||
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
---|
其他 |
---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㚔 | 所以驚人也。从大从𢆉。一曰:大聲也。凡㚔之屬皆从㚔。一曰:讀若瓠。一曰:俗語以盜不止爲㚔。㚔,讀若籋。〔尼輒切〕 (214 / 214) | 㚔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骨文象桎梏之形,是古代用於拘執俘虜用的刑具,即今所謂手銬,引申有拘執義(徐中舒)。 42 字 詳解: 甲骨文象桎梏之形,是古代用於拘執俘虜用的刑具,即今所謂手銬,引申有拘執義(徐中舒)。 戰國以後字形訛變,至漢末與「幸」字形混,從古文字觀之,「㚔」、「幸」本為兩字,應予分別。參見「執」。 甲骨文讀為「執」,表示拘執。金文表示甲冑,中山王方壺:「身蒙㚔冑」。相當於典籍的「介冑」,《禮記.曲禮》:「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。」「介」為兵甲之意。 《說文》:「㚔,所以驚人也。从大从𢆉。一曰大聲也。凡㚔之屬皆从㚔。一曰讀若瓠。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爲㚔,㚔讀若籋。」 此外,段注對「㚔」被誤作「幸」有一番說明:「各本作从𢆉。五經文字曰。說文从大从()。()音干。今依漢石經作幸。又曰。()者、說文。執者、經典相承。凡報之類同是。則張氏所據說文與今本迥異如是。今隷用石經體。且改說文此部皆作幸。非也。今皆正。干者、犯也。其人有大干犯而觸罪。故其義曰所以驚人。其形从大干㑹意。」 379 字 相關漢字: 幸,執,介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 | 周 | |||||
李 | 何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shackles, handcuffs (arch.) |
瀏覽次數: 450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