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從「
人」,「
白」聲。表示兄弟之中排行第一,年紀最長者。
27 字
詳解: 甲金文的「
白」可引申表示伯仲的「
伯」,小篆的字形加上「
人」旁,寫作從「
人」、「
白」聲的「
伯」,表示兄弟之中排行第一,年紀最長者。《說文》:「伯,長也。从人,白聲。」東漢班固《白虎通.姓名》:「伯者,長也。伯者,子最長,迫近父也。」如《詩.周頌.載芟》:「侯主侯伯,侯亞侯旅,侯彊侯以。」《毛傳》:「伯,長子也。」古書中有伯夷、叔齊不食周粟,餓死首陽山的故事,伯夷是兄,叔齊是弟。
古代以「
伯」、「
仲」、「
叔」、「
季」表示兄弟之間的長幼排行。「
伯」是長子,其次是「
仲」和「
叔」,「
季」是最小的弟弟。若兄弟多於四人,有的會把「
伯」、「
仲」、「
季」以外的兄弟都稱為「
叔」,如《尚書.蔡仲之命》「惟周公位冢宰,正百工,群叔流言,乃致辟管叔于商;囚蔡叔于郭鄰,以車七乘;降霍叔于庶人,三年不齒。」「諸叔」即武王諸弟。武王兄弟共八人,管叔、蔡叔、霍叔都稱為「
叔」。又有以「
伯」、「
仲」、「
叔」、「
季」為順序循環使用,如《左傳.文公十八年》:「高辛氏有才子八人,伯奮、仲堪、叔獻、季仲、伯虎、仲熊、叔豹、季貍。」
古書中既有把年紀最長的稱為「
伯」,有時也稱為「
孟」。「
伯」專指元配嫡夫人所生的長子,和庶長子「
孟」相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「惠公元妃孟子」,孔穎達疏:「孟仲叔季,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。孟、伯俱長也。《禮緯》云:『庶長稱孟。』然則適妻之子長者稱伯,妾子長於妻子,則稱為孟,所以別適庶也。」《白虎通.姓名》:「適長稱伯,伯禽是也。庶長稱孟,以魯大夫孟氏是也。」
「
伯」也可以指父親的哥哥。《釋名.釋親屬》:「父之兄又曰伯父。」如《顏氏家訓.風操》:「古人皆呼伯父、叔父,而今世多單呼伯、叔。」唐代杜甫〈醉歌行〉:「汝身已見唾成珠,汝伯何由髮如漆?」父輩親友中年長者亦稱伯。
「
伯」也是古代對男性長者的尊稱。如《春秋公羊傳.桓公四年》:「其稱宰渠伯糾何?下大夫也。」何休注:「稱伯者,上敬老也。」《資治通鑒.漢宣帝地節三年》:「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許伯,以為太子少,白使其弟中郎將舜監護太子家。」胡三省注:「許伯,即許廣漢,稱伯者,蓋尊之也。」
古代管理一方的長官也可以稱為「
伯」。如《周禮.春官.大宗伯》「九命作伯」,賈公彥疏:「伯,長也,是一方之長也。」《墨子.號令》:「大將使人行守,操信符,信不合及號不相應者,伯長以上輒止之,以聞大將。」《尉繚子.分塞令》:「非其百人而入者,伯誅之;伯不誅,與之同罪。」
「
伯」還表示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爵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「王者之制祿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」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,凡五等也。」《字彙.人部》:「伯,第三等爵曰伯。」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「祭伯來」,杜預注:「伯,爵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順民》:「紂喜,命文王稱西伯,賜之千里之地。」
「
伯」通「
霸」,表示春秋時代諸侯的盟主。《戰國策.秦策五》:「驕忿非伯主之業也,臣竊為大王慮之而不取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先己》:「五伯先事而後兵,故兵莫彊焉。」作動詞表示稱霸,如《國語.晉語》:「(晉文公)遂伐曹、衛,出穀戍,釋宋圍,敗楚師于城濮,於是乎遂伯。」《荀子.儒效》:「而後三年,天下為一,諸侯為臣,用萬乘之國,則舉錯而定,一朝而伯。」楊倞注:「伯讀為霸,言一朝而霸也。」
「
伯」又通「
陌」,表示田間的小路。如《管子.四時》:「修封疆,正千伯。」尹知章注:「千伯,阡陌也。」《漢書.食貨志上》:「壞井田,開仟伯。」顏師古注:「仟伯,田間之道也。南北曰仟,東西曰伯。」
1455 字
相關漢字: 人,
白,
仲,
叔,
季,
孟,
霸,
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