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邯 |
|
UTF-8 | E9 82 AF |
---|---|
大五碼 | CDD5 |
倉頡碼 | 廿一弓中 |
Matthews | 2036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3761;(二版)4009 |
康熙字典 | 1197 |
Unicode | U+90AF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2610 | |
四角號碼 | 4772.7 | |
頻序 A/B | 4619 | 5422 |
頻次 A/B | 18 | -- |
普通話 | hn hn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
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邯 | 趙邯鄲縣。从邑,甘聲。〔胡安切〕 (133 / 129) | 邑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本作「甘」,後加義符「邑」。「邯鄲」是古地名,在今河北省。春秋時,邯鄲本為衛地,後屬晉。戰國時為趙國都城。 53 字 詳解: 本作「甘」,後加義符「邑」。「邯鄲」是古地名,在今河北省。春秋時,邯鄲本為衛地,後屬晉。戰國時為趙國都城。《說文》:「邯,趙邯鄲縣。从邑,甘聲。」 金文用為地名。十二年趙令戈的「邯」字和「丹」字合寫,共用右邊的「邑」旁。「邯丹」即「邯鄲」。簡帛材料也用為地名,如《睡虎地秦簡.編年記》簡50壹:「【五十年】,攻邯單(鄲)。」又如《馬王堆帛書.須賈說穰侯章》133行:「趙氏不𨝃而邯戰(鄲)復歸。」 侯馬盟書的「邯鄲」又用為複姓。南宋鄭樵《通志.氏族略》「邯鄲氏」下云:「嬴姓,晉趙盾從父昆弟子曰趙穿,食邑邯鄲,因以為氏。……漢有衞尉邯鄲義。」 傳世文獻裡「邯鄲」表示地名的例子如《左傳.哀公元年》:「夏四月,齊侯、衛侯救邯鄲,圍五鹿。」《韓非子.內儲說上.七術》:「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。」戰國時趙國以「邯鄲」為都,故「邯鄲」又可作為趙國的代稱,如《竹書紀年.顯王》:「六年,我師伐邯鄲,取列人。我師伐邯鄲,取肥。」 「邯」也是水名,在今青海省化隆縣西。《後漢書.西羌傳》:「侯霸復上置東西邯屯田五部。」李賢注:「邯,水名。邯分流左右,在今廓州。」 473 字 相關漢字: 甘,邑,丹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13 | 周 | |||||
李p91 | 何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人名用字 | |
黃p37 | 周p178 | |||||
李p91 | 何p268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邯」字下錄有1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 | ||
---|---|---|
邯鄲縣 | (1/1)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邯鄲學步, 學步邯鄲, 一枕邯鄲, 邯鄲匍匐, 一夢邯鄲… | (5/17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鄲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Han village in today's Hebei province; personal name |
瀏覽次數: 999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