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泡 |
|
UTF-8 | E6 B3 A1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A77 |
倉頡碼 | 水心口山 |
Matthews | 4965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1591;(二版)1705 |
康熙字典 | 545 |
Unicode | U+6CE1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3761 | |
四角號碼 | 3711.2 | |
頻序 A/B | 1322 | 1270 |
頻次 A/B | 1127 | 478 |
普通話 | po po po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
---|
其他 |
---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泡 | 水,出山陽平樂,東北入泗。从水,包聲。〔匹交切〕 (227 / 226) | 水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從「水」,「包」聲。「泡」是古水名,在今江蘇省沛縣南面,後多表示水泡及像水泡之物等。 42 字 詳解: 從「水」,「包」聲。「泡」是古水名,在今江蘇省沛縣南面。《說文》:「泡,水,出山陽平樂,東北入泗。」清代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.南直十一.徐州》:「泡河,在(沛)縣城西,其上流即豐水也。自山東單縣來,經豐縣北流至此,又循縣城東南至泗亭驛而合於泗。」 「泡」亦指盛多。《方言》:「泡,盛也。」如《文選.王子淵〈洞簫賦〉》:「又似流波,泡溲汎𣶏。」李善注:「泡溲,盛多貌。」又表示水聲。如《山海經.西山經》:「北望諸毗之山,臨彼嶽崇之山,東望泑澤,河水所潛也,其源渾渾泡泡。」郭璞注:「渾渾泡泡,水濆涌之聲也。」 「泡」後多表示水泡。《廣韻.肴韻》:「泡,水上浮漚。」如南朝宋謝靈運〈維摩經十譬贊八首.聚沫泡合〉:「水性本無泡,激流遂聚沫。」南宋葛長庚〈賀新郎〉:「俯仰紅塵幾今古,算風燈,泡沫無憑處。」因泡沫易生易滅,佛家常以泡沫和影子比喻事物虛幻無常。如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,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唐代白居易〈對酒〉:「幻世如泡影,浮生抵眼花。」 「泡」引申表示像水泡的東西。如《六書故.地理三》:「泡,皮間有水勃亦曰泡。」《水滸傳》第8回:「林沖走不到三二里,腳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,鮮血淋漓,正走不動。」《紅樓夢》第25回:「只見寶玉左邊臉上起了一溜燎泡,幸而沒傷眼睛。」 「泡」也表示以水浸漬、浸泡。《六書故.地理三》:「泡,以湯沃物亦曰泡。」如《金匱要略.痓濕暍病脈證治第二》:「麻黃,去節,半兩,湯泡。」南宋吳自牧《夢粱錄.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》:「士人在貢院中,自有巡廊軍卒,賷硯水、點心、泡飯、茶酒、菜肉之屬貨賣。」 「泡」還可以作量詞。如《西遊記》第46回:「(孫行者)臨行又撒上一泡臊溺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47回:「童子良經他這一泡恭維,便覺他說的話,果然不錯。」 755 字 相關漢字: 水,包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4 | 周p88 | |||||
李p72 | 何p24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 | 周p88 | |||||
李p72 | 何p24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 | 周 | |||||
李 | 何p24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p34 | 周p88 | |||||
李p72 | 何p88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泡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夢幻泡影, 化為泡影, 漚浮泡影, 夢幻影泡, 夢幻泡電… | (5/22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醃, 漩, 沫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bubble; froth; foam; blister |
v. | soak; dip; infuse |
瀏覽次數: 462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