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5
5
(8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6 B3 A2
大五碼 AA69 
倉頡碼 水木竹水 
Matthews 5314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1597;(二版)1712  
康熙字典 545 
Unicode U+6CE2
GB2312 1808 
四角號碼 3414.7 
頻序 A/B 572  1006 
頻次 A/B 4467  756 
普通話 bi  b  b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3/4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6/6
其他
字例: 5/5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水涌流也。从水,皮聲。〔博禾切〕 (230 / 229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163 博禾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金文、小篆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是水面洶湧起伏,水波流動。又表示水波。引申為波動、搖動、波及等。
49 字

 詳解: 金文、小篆從「」從「」,「」是聲符。本義是水面洶湧起伏,水波流動。又表示水波。引申為波動、搖動、波及等。《說文》:「波,水涌流也。从水,皮聲。」王筠《說文句讀》:「流而且涌,涌而仍流,是之謂波。」張舜徽《說文解字約注》:「波之言簸也,謂水流簸動也。故引申波有動義,張衡〈西京賦〉:『河渭為之波盪。』謂搖動也。」

  「」指水面上連續不斷的上下起伏,《楚辭.九歌.湘夫人》:「裊裊兮秋風,洞庭波兮木葉下。」意謂秋風吹拂,洞庭湖水隨風起伏,樹葉飄飄落下。而「」指向上湧起的波峰。後來「」、「」由於義近,常常連用。唐李紳〈溯西江〉:「空闊遠看波浪息,楚山安穩過雲岑。」

  「波神」指水神、波濤之神,也借指風浪。「波神」指陵陽國侯,他的國家是水鄉,因而溺斃於水中,化為水神,他興起的波浪能造成傷害。《楚辭.九章.哀郢》:「凌侯之泛濫兮,忽翱翔之焉薄。」王逸注:「陽侯,大波之神。」《淮南子.覽冥訓》:「陽侯之波」,高誘注:「陽侯,陵陽國侯也。其國近水,㲻水而死。其神能為大波,有所傷害,因謂之陽侯之波。」而「波臣」見於《莊子》,指水族中的臣僕,後來也指淹死的人。

  金文用作人名,守相𡉣波鈹:「守相𡉣(埶─廉)波(頗)」,「守相」是官名,李家浩指出「𡉣」是「」字,假借為「」。「𡉣波」即古書中的「廉頗」,戰國時趙國名將。他在趙惠文王時任上卿,屢次戰勝齊魏等國。趙孝成王十五年(公元前251年),他戰勝燕軍,任相國,封信平君。趙悼襄王時不得志,奔魏居大粱(今河南開封),後老死於楚國。

  戰國竹簡「」假借為「」,表示湖泊,《包山楚簡》簡110:「波(陂)尹」,「波尹」是官名,指管理池塘湖泊、池沼水澤等水利工程的職官。又表示堤坊,《青川秦木牘.更修田律》:「十月為橋,脩波(陂)隄」,意謂十月搭建橋樑,修築隄坊。又表示築堤坊,《上博竹書二.容成氏》簡24:「以波明者(都)之澤」,意謂在明都澤築起堤坊。「明都」是地名,即古書的「孟諸」、「孟豬」、「孟瀦」,是宋國的大湖沼,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余賜女孟諸之麋。」 杜預注:「孟諸,宋澤藪。」

  戰國竹簡「」又通假為「」,《睡虎地秦簡.日書甲種》142背:「冬三月之日,勿以筑(築)室及波(破)地,是謂發蟄。」「破地」即破土動地,意謂冬天的三月,不要建築屋舍和動土,因為這是「發蟄」(即冬眠的動物到了春天開始活動)的時期。
995 字


相關漢字: ,,,𡉣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35 p88
波動,波折,波浪,波濤
p96 p250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
府, 寧衛, 荔 (3/3)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三折, 平地風, 推助瀾, 暗送秋, 瀾壯闊… (5/235) 詳細資料
配搭點:
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渿
詞類 英文意義
n. breaker; wave;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
瀏覽次數: 56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