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
1
(4)
異讀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5 BC 94
大五碼 A4DD 
倉頡碼 弓中 
Matthews 6276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0989;(二版)1056  
康熙字典 284 
Unicode U+5F14
GB2312  
四角號碼 1752.7 
頻序 A/B 2231 
頻次 A/B 123 
普通話 dio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10/595
(部件樹)
甲骨
字例: 1/1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4/4
其他
字例: 4/4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問終也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。从人持弓,會敺禽。〔多嘯切〕 (167 / 165) 𢎣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412 多嘯
521 都歷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甲金文象人身纏繞着以絲繩綁着的箭矢,疑「」是「」(繫箭用的絲繩)的初文。(楊樹達、郭沫若、周法高)「」、「」古音相近。本義為射取鳥獸的矰矢。
74 字

 詳解: 甲金文象人身纏繞着以絲繩綁着的箭矢,疑「」是「」(繫箭用的絲繩)的初文。(楊樹達、郭沫若、周法高)「」、「」古音相近。本義為射取鳥獸的矰矢。吳大澂認為繫箭而射是男子的事情,所以「」被借用作「」,作為男子的美稱。楊樹達、郭沫若、洪誠則認為「」、「」純粹是音近假借。

  甲骨文用作人名,金文多用「」為叔伯之「」,此鼎:「𤔲(司)土(徒)毛弔(叔)右此入門,立中廷。」又通「」,表示善也,寡子卣:「敦不弔(淑)」。伯叔字用「」來表示,是秦漢以後之事。

  《說文》:「弔,問終也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從人持弓會敺禽。」其意是說古人於弔喪時以矰繳驅趕鳥獸,以保護死者。其說雖頗可疑,但姑存一說。

  「」可表示祭奠哀悼死者。《玉篇.人部》:「弔,弔生者曰唁,弔死曰弔。」如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:「君薨,大夫弔,卿共葬事;夫人,士弔,大夫送葬。」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老聃死,秦失弔之,三號而出。」

  「」也表示慰問。如《左傳.莊公十一年》:「秋,宋大水,公使弔焉。」《淮南子.人間》:「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,馬無故亡而入胡,人皆弔之。」

  「」表示憑弔古人或感慨往事。如《史記.屈原賈生列傳》:「自屈原沈汨羅後百有餘年,漢有賈生,為長沙王太傅,過湘水,投書以弔屈原。」唐代劉長卿〈祭崔相公文〉:「弔湘水而自波。望長沙而空暮。」又指憑弔追憶的文體,如《文心雕龍.哀弔》:「或驕貴而殞身,或狷忿以乖道,或有志而無時,或美才而兼累,追而慰之,並名為弔。」

  「」表示憂慮。如《國語.魯語》:「夫義人者,固慶其喜而弔其憂,況畏而服焉?」《文選.江文通〈詣建平王上書〉》:「履影弔心,酸鼻痛骨。」

  「」表示至、到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弔,至也。」如《詩.小雅.天保》:「神之弔矣,詒爾多福。」毛傳:「弔,至。」孔穎達疏:「言王已致神之來至矣。」

  「」可表示懸掛。如元代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四折:「受盡三推六問,弔拷綳扒。」《明史.賀世賢傳》:「城中聞世賢敗,各鳥獸竄,而降丁復叛,斷城外弔橋。」

  「」還可作量詞,古代以一千文為一弔。如明代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88回:「月娘聽了他這般言語,便喚小玉往房中取一頂僧帽、一雙僧鞋、一弔銅錢、一斗白米。」

  「」後又作「」,參見「」。
939 字


相關漢字: 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225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「弔」的異讀字

p24 p51
弔唁,憑弔,弔詭,弔銷,弔賻
p25 p168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民伐罪, 形影相, 死問疾, 攀今古, 昊天不 (5/57) 詳細資料
配搭點:
, , , ,
詞類 英文意義
v. condole, mourn, pity; hang
var. variant of
瀏覽次數: 92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