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汪 |
|
UTF-8 | E6 B1 AA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84C |
倉頡碼 | 水一土 |
Matthews | 7041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1557;(二版)1669 |
康熙字典 | 535 |
Unicode | U+6C6A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4584 | |
四角號碼 | 3111.4 | |
頻序 A/B | 1965 | 2131 |
頻次 A/B | 429 | 141 |
普通話 | hng wng wng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
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
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汪 | 深廣也。从水,𡉚聲。一曰:汪,池也。〔烏光切〕 (229 / 229) | 水 | 𣳫 |
《廣韻》 | 頁碼 | 反切 | 註解 |
---|---|---|---|
汪 | 182 | 烏光 | |
汪 | 313 | 紆往 | |
汪 | 428 | 烏浪 |
中 古 音 |
聲母 | 清濁 | 部位 | 聲調 | 韻攝 | 韻目 | 開合 | 等第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影 | 全清 | 喉 | 平 | 宕 | 唐/唐 | 合 | 一 | |
影 | 全清 | 喉 | 上 | 宕 | 陽/養 | 合 | 三 | |
影 | 全清 | 喉 | 去 | 宕 | 唐/宕 | 合 | 一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金文從「水」,「㞷」聲。至隸、楷書,「𣳫」寫作「汪」。《說文》以為本義是深廣貌。 40 字 詳解: 金文從「水」,「㞷」聲。金文用作氏族名,如汪伯卣:「𣳫(汪)白(伯)乍(作)寶旅彝。」 戰國文字用作姓氏,如秦印「汪嬰」、「汪薺」。又用作地名,如趙璽「𣳫(汪)𡧰(陶)右司工」。「汪陶」是古縣名,即《漢書.地理志下》「鴈門郡」。《廣韻.養韻》:「汪,汪陶縣,在鴈門。」在今山西山陰東北應縣東。(參何琳儀) 小篆與金文結構相同,從「水」,「㞷」聲。至隸、楷書,因「㞷」不再獨立使用,從「㞷」旁的字都改成了「王」旁。「𣳫」於是寫作「汪」。(裘錫圭) 《說文》以為本義是深廣貌。《說文》:「汪,深廣也。从水,𡉚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謂深而又廣也。」《玉篇.水部》:「汪,水深廣也。」如《淮南子.俶真》:「汪然平靜,寂然清澄。」《漢書.司馬相如傳下》:「威武紛云,湛恩汪濊。」顏師古注:「汪濊,深廣也。」 「汪」也表示水池。《說文》:「一曰:汪,池也。」如《左傳.桓公十五年》「祭仲殺雍糾,尸諸周氏之汪。」杜預注:「汪,池也。」《古列女傳.母儀傳.有虞二妃》「舜告二女,二女乃與舜藥,浴汪,遂往。」 「汪」又表示液體聚積貌。如唐代柳宗元〈捕蛇者說〉:「蔣氏大戚,汪然出涕。」明代馮夢龍《喻世明言.簡帖僧巧騙皇甫妻》:「且說那婦人見了丈夫,眼淚汪汪,入去大相國寺裏燒了香出來。」 「汪」可作量詞,用於液體。如《水滸全傳》第76回:「龍文劍掣一汪秋水,虎頭牌畫幾縷春雲。」又可作象聲詞,形容狗吠聲。如《西遊記》第50回:「說不了,後邊跑出一個哈巴狗兒來,望著行者,汪汪的亂吠。」 631 字 相關漢字: 水,㞷,𣳫,王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39 | 周p87 | |||||
李p55 | 何p282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汪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汪洋大海, 汪洋自恣, 汪洋閎肆, 汪洋浩博, 大度汪洋… | (5/25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淚, 濊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adj. | vast; tearful |
n. | puddle; a puddle of something |
onomatopoeia | sound or barking of a dog |
v. | (of liguids) accumulate;collect |
瀏覽次數: 268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