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金文部件分析
部件: 谷 (主部件) 共 4 字 | 主部件 | 包括子部件 |
漢字 | 部件 | 金文 | 形義通解 | 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谷 | 甲骨文用作地名,金文表示谷地,指兩山間之低狹地帶。啟卣:「山谷」。又用為「裕」,表示寬裕,何尊:「叀(唯)王龏(恭)德谷(裕)天」,讚美周王德盛,可配比上天。又用為人名。 簡帛文字「谷」多讀為欲,《郭店楚簡.尊德義》:「不以旨(嗜)谷(欲)害其義(儀)軌」。 《說文》:「泉出通川爲谷。从水半見,出於口。凡谷之屬皆从谷。」段玉裁注:「水注川曰谿,注谿曰谷。」又云:「川者,毌穿通流之水也。」 | |||||||||
俗 | 戰國竹簡以「谷」表「俗」,《上博竹書一.孔子詩論》簡3:「人谷(俗)」。「人谷」即「人俗」、「民俗」,表示民間風俗。 戰國晚期睡虎地秦簡用作本義,表示風俗,《睡虎地秦簡.語書》簡1:「古者,民各有鄉俗。」又通假作「容」,表示寛容,《睡虎地秦簡.為吏之道》簡12:「寬俗(容)忠信。」 | |||||||||
浴 | 甲骨文用作本義,《合集》1824正:「于浴用。」即沐浴用,徐中舒懷疑「浴」是祭祀的儀式,祭祀前必先洗澡。又用作地名《合集》13575;「令寢往浴。」即命令寢前去浴這個地方。 金文用作本義,孟縢姬缶:「孟縢姬揀其吉金,自作浴缶。」意謂孟縢姬挑選了青銅,自己鑄造了一個洗身用的缶。從考古資料推測,楚人有一套沐浴的青銅禮器,用鼎燒水加溫,用浴缶裝水,用鑒沐浴,可見當時人重視沐浴。這可能證明「沐浴」是祭祀儀式的組成部分,進行正式祭祀前要先沐浴潔淨自身(參湖南省博物館〈蟠虺紋銅浴缶深入探索〉)。 秦簡用作本義,《睡虎地秦簡.日書甲種》簡104正:「毋以卯沐浴。」意指不要在卯日洗頭和洗身。秦簡以「浴」為「俗」,《睡虎地秦簡.為吏之道》簡40:「變民習浴(俗),既毋後憂。」意指改變百姓(惡劣的)習俗,(管治)就會無後顧之憂。 漢帛書用作本義,《馬王堆帛書.五十二病方》第49行:「浴之道頭上始,下盡身,四支(肢)毋濡。」「濡」即沾濕;意謂洗澡應該從頭部開始,直到下身,而四肢則不要沾濕。漢帛書假借「浴」為「谷」,《馬王堆帛書.老子乙本》第243行:「為天下浴(谷),恆德乃足。」傳世本《老子》作「為天下谷」。這句指成為天下生息的山谷,永恆的德行才足夠。 楚竹書亦借「浴」為「谷」。《上博楚竹書.容成氏》簡31:「以[衛止](𨇙)於溪浴(谷)。」「𨇙」可能表示踐踏。意即踐踏溪谷。 「浴」字後來從洗澡引申為沉浸之義。魯迅《墳.文化偏至論》:「久浴文化,則漸悟人類之尊嚴。」 粵語以「沐浴」一詞解作洗澡,但在古時,「沐」和「浴」分作兩個詞,「沐」指洗頭,「浴」才是洗澡。除了「沐浴」,粵語還會以「沖涼」表示洗澡。 | |||||||||
裕 | 金文從「衣」,「谷」聲,用作地名和人名,意義不詳。 《說文》:「裕,衣物饒也。从衣谷聲。《易》曰:『有孚,裕無咎。』」段玉裁注:「引伸爲凡寛足之偁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