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金文部件分析

部件: 必 (主部件) 共 2 字

主部件 | 包括子部件
上一頁 | 下一頁1 - 2
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
甲骨文的「」象古代兵器的柄之形。金文在柲形兩側加上聲符「」,作「」。《說文》誤釋為從「」。本義是兵器的柄。
甲骨文的「」象古代兵器的柄之形。金文在柲形兩側加上聲符「」,作「」。《說文》誤釋為從「」。本義是兵器的柄。後因「」被借用為必須的「」,又在「」的基礎上加上「」旁,寫作「」。(郭沫若、裘錫圭)參見「」。
金文用本義,如王臣簋:「戈畫[肉戈](識)、厚必、彤沙(緌)。」意謂所賞賜的戈有琱識、厚柄和紅色的戈纓。又用作副詞,表示必須、一定。如新郪虎符:「用兵五十人以上,必會王符,乃敢行之。」還用作地名。如史密簋:「周伐長必,獲百人。」
《說文》以為「」表示「分極」,惟文獻中未見有此用法。文獻中「」還表示肯定,如《韓非子.顯學》:「無參驗而必之者,愚也;弗能必而據之者,誣也。」又指固執、堅持己見。如《論語.子罕》:「子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」
」亦可作連詞,表示假使、如果。如《左傳.昭公十年》:「必求之,吾助子請。」《史記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王必無人,臣願奉璧往使。」
甲金文從「」從◎,甲骨文或從丨從◎,「」是「」的初文,象戈柄之形,「」字象繩索纏繞戈柄之形。學者多從徐灝的說法,認為戈柲纏繞繩索,整齊有次弟,故有次弟之義,又引申為兄弟。
甲金文從「」從◎,甲骨文或從丨從◎,「」是「」的初文,象戈柄之形,「」字象繩索纏繞戈柄之形。學者多從徐灝的說法,認為戈柲纏繞繩索,整齊有次弟,故有次弟之義,又引申為兄弟。
金文或不從「」的初文而從「」,「」象木橛之形,繩索纏繞戈柄與木橛之意同。
甲金文表示兄弟之弟,殳季良父壺:「用亯孝于兄弟、婚顜、者(諸)老」。
《說文》:「弟,韋束之次弟也。从古字之象。凡弟之屬皆从弟。𠂖,古文弟从古文韋省,丿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