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金文從「
折」從「
心」;小篆從「
折」從「
口」,「
折」亦作聲符。本義是明智、智慧。
39 字
詳解: 金文從「
折」從「
心」;小篆從「
折」從「
口」,「
折」亦作聲符。從「
折」從「
口」的「
哲」字未見於西周金文和戰國文字。「
哲」所從「
折」,甲骨文和金文均從「
斤」從斷木,義為折斷。從「
折」引出的「
哲」字,可引申為「斷疑」的意思,涉及的應用,從理論層面看,就是概念的區別,從實踐上看,則是行為的抉擇(關子尹)。「
哲」的本義是明智、智慧,指人於種種處境之中借着斷疑和選擇所顯示的智慧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哲,智也。」《尚書.皋陶謨》:「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」孔安國注:「哲,智也。無所不知,故能官人。」意指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現,能夠用人得當。《詩.大雅.蕩之什.抑》:「其維哲人,告之話言,順德之人。」意謂你是有智慧的人,我對你說的話有道理,你應該依從遵行。《說文》:「哲,知也。从口,折聲。悊,哲或从心。」由此引申指賢明的人或有智慧的人。《尚書.大誥》:「爽邦由哲。」意謂要由賢明的人治理國家。
金文用作本義,史墻盤:「淵哲康王」,表示深邃明智的康王。當中的「
哲」字除了從「
斤」從斷木外,還從「
彳」從「
目」從「
心」(形似金文從「
彳」從「
惪」的「
德」字)。「
彳」是「
行」(指四通八達的道路)的省文,「
目」、「
心」是人類感知與思想的器官(古人沒有大腦的概念,以心為思維器官,並作為思想、意念、感情的通稱)。這些部件合起來,顯出史墻盤中的「
哲」,實指人於生活處境中,藉着觀察和思慮而進行「斷疑」的心智活動(關子尹)。
成語「明哲保身」本指明智的人善於保存自己,出自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:「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」孔穎達疏:「既能明曉善惡,且又是非辨知,以此明哲擇安去危,而保全其身。」這句指有智慧又深明事理,不參與危及自己的事。「明哲保身」現在指為了保住個人利益而迴避鬥爭,有貶義。
「
哲」字古文寫作「
嚞」,《汗簡》又作「
喆」。
752 字
相關漢字: 折,
心,
口,
斤,
彳,
目,
惪,
德,
行,
嚞,
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