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6
10
(14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6 AD 8D
大五碼 E264 
倉頡碼 竹火弓人 
Matthews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2148;(二版)2302  
康熙字典 499 
Unicode U+6B4D
GB2312  
四角號碼 2738.2 
頻序 A/B 5422 
頻次 A/B -- 
普通話 w    
小篆
字例: 2/2
金文
字例: 1/1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其他
字例: 5/5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心有所惡若吐也。从欠,烏聲。一曰:口相就。〔哀都切〕 (179 / 177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85 哀都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金文、小篆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解作噁心、作嘔。
25 字

 詳解: 金文、小篆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解作噁心、作嘔。《說文》:「歍,心有所惡,若吐也。从欠,烏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心有所惡,若欲吐而實非吐也。」揚雄《太玄經.竈》:「脂牛正肪,不濯釜而烹,則歐歍之疾至。」范望注:「歐歍,吐逆之聲也。」這句指不清洗器具就烹煮牛脂肪之肉,所以就有噁心之疾。又解作嘔吐。《山海經.大荒北經》:「其所歍所尼,即為源澤,不辛乃苦,百獸莫能處。」郭璞注:「歍,嘔,猶噴吒。」這句指相繇(共工的臣子,九頭蛇身)所噴吐所停留之處,都變成了沼澤,氣味不是辣就是苦,百獸都不能在那些地方居住。

  「」《說文》「一曰,口相就」,據張舜徽《說文解字約注》:「許所云一曰義,今則通用『餵』字,謂以己口咀嚼之物,納彼之口,即所謂『口相就』也。今鄉僻餵嬰兒者,往往如此。」即「口相就」相當於以口餵哺。

  金文用作人名,二十二年臨汾守曋戈:「工歍造。」即工匠歍鑄造。

  秦國壐印均用作人名,《秦印文字編》有「董歍」、「王歍」等。

  「歍唈」連用可解作嗚咽、失聲抽泣。《淮南子.覽冥訓》:「孟嘗君為之增欷歍唈,流涕狼戾不可止。」高誘注:「歍唈,哭失聲也。」全句意指孟嘗君為雍門子的歌聲唏噓嘆息,泣不成聲,眼淚縱橫交錯不能停止。
512 字


相關漢字: 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82
歍唈(嗚咽),歐歍
p257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心有所惡若吐
詞類 英文意義
adj. nauseated;disgusting
n. nausea; an urge to vomit
瀏覽次數: 13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