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9
12
(19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4 9C 8C
大五碼  
倉頡碼 女火卜口火 
Matthews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3461;(二版)3691  
康熙字典 1108 
Unicode U+470C
GB2312  
四角號碼  
頻序 A/B   -- 
頻次 A/B -- 
普通話 lun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14/115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1/1
其他
字例: 1/1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亂也。一曰:治也。一曰:不絕也。从言、絲。〔呂員切〕𤔪,古文䜌。 (55 / 49) 𤔪
形義通解
 略說: 金文從「」從頂部相連的「」,中間加「」為聲符。相連的「」是「」的初文,表示聯繫,不絕之意。本義是聯繫、連接。
59 字

 詳解: 金文從「」從兩條頂部相連的「」(即頂部相連的「」),「」分置於「」兩邊,以言字中之橫劃貫連。兩條相連的「」,是「」的初文,表示聯繫,不絕之意。本義是聯繫、連接。「」是聲符。「」、「」古音相同,關係密切,何琳儀認為「」、「」是一字之孳乳(參裘錫圭、何琳儀)。「」異體從「」,金文「」、「」相通用。參見「」。

  金文用義有五:一,對少數民族的泛稱,即後來加「」之「」字,虢季子白盤:「用政(征)䜌(蠻)方。」二,姓氏,中伯壺:「中伯乍(作)親姬䜌人朕(媵)壺。」「」字用作姓氏,在中伯乍孌姬盨中寫作「」。三,鑾鈴,即後來加「」之「」字,此鼎:「鑾旂」,即繫有鈴的旗子。四,人名,如宋公䜌戈,宋公䜌即《左傳》之「太子欒」。五,地名,典籍作「」。

  楚簡「」通假作「」,《郭店楚簡.六德》:「終身不䜌(變)」,「」、「」古韻皆屬元部。上古文字有限,故以「」表示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等字,後來才各加義符區別各義。

  《說文》:「亂也。一曰治也。一曰不絕也。从言絲。𤔪,古文䜌。」段注:「治絲易棼,絲亦不絕,故从絲會意。……宋景公之名,左傳作欒,古今人表作兜欒,宋世家作頭曼。趙宋祕閣有宋公䜌餗鼎,與竹書宋景公䜌合。」
538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,,,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
詞類 英文意義
n. confusion, chaos (arch.); change (arch.); aboriginals in Southern China (arch.)
v. link (arch.)
瀏覽次數: 47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