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金文從「
心」或「
言」,「
斦」聲。戰國楚系文字從「
言」(或又從「
心」),「
斦」聲(或「
斦」省聲)。(陳劍)秦系文字從「
心」,「
真」聲,為《說文》小篆和後世所本。本義是謹慎。
85 字
詳解: 金文從「
心」或「
言」,「
斦」聲。(陳劍)表示謹慎,如師望鼎:「盟(明)氒(厥)心,慎氒(厥)德。」番生簋:「不(丕)顯皇且(祖)考穆穆克慎氒(厥)德。」「慎德」之說與古書相近,如《尚書.文侯之命》:「丕顯文武,克慎明德。」
戰國楚系文字從「
言」(或又從「
心」),「
斦」聲(或「
斦」省聲)。(陳劍)有的字形從「
丨」或「
十」(「
針」的初文)得聲。(裘錫圭)參見《郭店簡.老子甲》、〈緇衣〉的字形。有的字形又加「
幺」形,作用不詳。戰國秦系文字從「
心」,「
真」聲,為《說文》小篆和後世所本。
《說文》「
慎」的古文「
昚」應分析為從「
火」,「
日」聲,和「
慎」音近,故可用為「
慎」。「
昚」和「
炅」為一字異體。(劉樂賢、陳劍)參見「
炅」。
「
慎」的本義是謹慎。《說文》:「慎,謹也。」如《論語.子張》:「君子一言以為知,一言以為不知,言不可不慎也。」《管子.五輔》:「故以此觀之,則政不可不慎也。」
「
慎」也表示憂慮。《方言.卷一》:「慎,憂也。」如《楚辭.七諫.怨世》:「思比干之恲恲兮,哀子胥之慎事。」王逸注:「死不忘國,故言慎事也。」
「
慎」可作副詞,表示確實。《爾雅.釋詁上》:「慎,誠也。」如《詩.小雅.巧言》「昊天已威,予慎無罪。」鄭玄箋:「我誠無罪而罪我。」
「
慎」作副詞又表示千萬。如《戰國策.趙策一》:「不可,子慎勿復言。」《史記.呂太后本紀》:「必據兵衛宮,慎毋送喪,毋為人所制。」
593 字
相關漢字: 心,
言,
斦,
真,
丨,
十,
針,
幺,
昚,
火,
日,
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