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
0
(3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5 B0 B8
大五碼 A472 
倉頡碼 尸 
Matthews 5756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0963;(二版)1033  
康熙字典 227 
Unicode U+5C38
GB2312 4212 
四角號碼 7720.7 
頻序 A/B 3823  5019 
頻次 A/B 44 
普通話 sh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11/27
(部件樹)
甲骨
字例: 1/2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10/10
其他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陳也。象臥之形。凡尸之屬皆从尸。〔式脂切〕 (174 / 171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54 式之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甲金文象人屈膝坐下之形。本義是坐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寢不尸」,即睡覺時不坐。
38 字

 詳解:」的字形本義有三說,一說象人高坐(李孝定),如坐在几上;一說象人屈膝坐在地上(沈培);一說象人蹲踞(徐中舒)。按首二說較佳。

  古人的「」相當於今天的跪坐,而比起跪坐、蹲着,屁股着地的坐姿較為舒適。查古代祭祀時,生者因不忍見至親之不在,乃以活人「」代表死者接受祭禮,甚至享用祭品,如《儀禮.士虞禮》:「尸飯」。「」受到尊敬和優待,故讓尸在祭祀時屈膝坐在几上或地上。因為只有尸才能這樣坐,所以以坐姿來指稱「」的職稱。

  「」除了要坐着,還要站立。古書有「坐尸」、「尸坐」,與「立尸」相對,《禮記.禮器》:「周坐尸」、「夏立尸」、「殷坐尸」。《白虎通》:「座尸而食之」,表示使尸有座位而被喂食。「」是坐具,似可側證「」象人坐在凳上。

  「」又可指代表死者的「神主牌」,古代「載尸以行」就是指持着神主牌巡行(見《史記‧龜策列傳》),後世仍由嫡親持「神主牌」進行祭祀。戰國竹簡即加從「」為意符,「」象神主牌位,注意此字形未有用作神主牌。參見「」。

  甲骨文通假作「」,方國名,《合集》6459:「正(征)尸(夷)」,表示攻打夷方。又可借指來自尸方即夷方的人牲。《合集》828:「用十尸(夷)于丁,卯一牛。」表示用十個來自夷方的人牲來祭祖先丁,宰殺一頭牛。金文也通讀作「」,表示蠻夷。㝬鐘:「南尸(夷)、東尸(夷)具視,廿又六邦。」

  金文「」又可當動詞用,表示扮演「」(代表死者的活人)的角色,夷伯簋:「尸伯尸于西宮」,表示尸伯在西宮擔任尸。《詩.召南.采藏》:「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」。引申之,可解作「執掌」或「佔據」名位,如「尸職」、「尸祿」、「尸位素餐」等。

  戰國竹簡表示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,《上博竹書六.平王問鄭壽》簡1:「尸廟」,即「有尸之廟」,強調是有「」參加祭祀的廟(沈培)。

  又古代除可由「尸祝」主祭外,也有由死者嫡親充當「」的習俗,《禮記.曲禮》有:「孫可以為王父尸」之說,及《儀禮.特牲禮》注:「尸,所祭者之孫也。祖之尸則主人乃宗子」等,都是明證。

  今人一般以為「」乃「」的簡體字,可以補充的是,「」本為繁體字,屍體的「」古借「」來表示,後來才加「」為聲符分化出「」專門表示遺體。參見「」。

  《說文》:「尸,陳也。象臥之形。凡尸之屬皆从尸。」
958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23 p42
尸祝,尸位素餐,尸居龍見,尸位曠職,尸居餘氣,尸解(道家語:指「飛升成仙」),
p24 p161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;與「屍」字不全同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位素餐, 居餘氣, 祿素餐, 素餐位, 鳩之仁… (5/31) 詳細資料
詞類 英文意義
n. corpse, cadaver; wizard acting as surrogate for the dead during funeral rituals (arch.); a spirit tablet (arch.)
rad. KangXi radical 44
v.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(arch.)

參見「

瀏覽次數: 145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