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TF-8 | E8 B4 8A |
---|---|
大五碼 | C3D9 |
倉頡碼 | 竹山月山金 |
Matthews | 6676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3657;(二版)3899 |
康熙字典 | 1140 |
Unicode | U+8D0A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||
四角號碼 | 2480.6 | |
頻序 A/B | 1730 | 1885 |
頻次 A/B | 610 | 194 |
普通話 | zn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
---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
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贊 | 見也。从貝从兟。【臣鉉等曰:兟,音詵,進也。執贄而進,有司贊相之。】〔則旰切〕 (130 / 126) | 貝 | 賛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戰國秦系文字從「貝」從「㚘」,小篆「㚘」形訛為「兟」形,遂寫成「贊」。本義是輔佐、輔助。 44 字 詳解: 戰國秦系文字從「貝」從「㚘」,小篆「㚘」形訛為「兟」形,遂寫成「贊」。本義是輔佐、輔助。《說文》:「贊,見也。从貝从兟。」段玉裁注:「此以疊韻為訓,疑當作所以見也。謂彼此相見必資贊者。〈士冠禮〉『贊冠者』、〈士昏禮〉『贊者』,注皆曰:『贊,佐也。』《周禮.大宰》注曰:『贊,助也。』是則凡行禮必有贊,非獨相見也。」如《左傳.昭公元年》:「國無道而年穀和熟,天贊之也。」《周禮.秋官.司民》:「內史、司會、冢宰貳之,以贊王治。」鄭玄注:「贊,佐也。」 「贊」表示贊禮,即典禮時在旁宣告程序,讓人進行。如《淮南子.時則》:「司徒搢朴,北嚮以贊之。」又指引導儀式的人,亦稱「贊者」。如《儀禮.士冠禮》:「賓如主人服,贊者玄端從之,立于外門之外。」《史記.秦始皇本紀》:「闕廷之禮,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。」 「贊」引申表示引導。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贊,道也。」如《國語.周語》:「太史贊王,王敬從之。」韋昭注:「贊,導也。」又如《國語.晉語》:「質將善而賢良贊之,則濟可竢。」 「贊」表示告知、引見。如《史記.魏公子列傳》:「至家,公子引侯生坐上坐,徧贊賓客,賓客皆驚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贊者,告也,謂以侯生遍告賓客。」又表示引進、引薦。如《史記.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「門下有毛遂者,前,自贊於平原君」「自贊」即自薦。 「贊」表示稱讚、贊美,後作「讚」。如《文選.宋玉〈神女賦〉一首並序》:「瓌姿瑋態,不可勝贊。」《三國志.魏書.許褚傳》:「太和中,帝思褚忠孝,下詔褒贊,復賜褚子孫二人爵關內侯。」 「贊」還表示紀傳體史書在篇末的評論性文字,例如《漢書》、《後漢書》篇末的「贊曰」。《文心雕龍.頌讚》:「及史班固書,託贊褒貶。」 707 字 相關漢字: 貝,㚘,兟,讚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5 | 周p169 | |||||
李p366 | 何p34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贊」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 | ||
---|---|---|
贊皇縣 | (1/1)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贊不絕口, 不贊一詞, 贊口不絕, 贊聲不絕, 眾口交贊… | (5/24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參, 擊, 翊, 襄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v. | to help, to support, to assist, aid; to praise, to admire, to second |
瀏覽次數: 331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