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金文部件分析

部件: 求 (主部件) 共 3 字

主部件 | 包括子部件
上一頁 | 下一頁1 - 3
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
甲金文象多足蟲之形,是「」之初文(唐蘭、裘錫圭)。
甲金文象多足蟲之形,是「」之初文(唐蘭、裘錫圭)。
」亦作「𧋛」、「𧒔」,《說文》:「𧒔,多足蟲也。从䖵求聲。𧋛,𧒔或从虫。」此外,《說文》認為「」字是「」的古文,不確,甲金文中「」、「」用法有別,應為二字。
甲骨文假借為祈求、求索義;又讀為咎,表示咎禍。金文用義有三,一,表示尋求、尋找,曶鼎:「求乃人,乃弗得」。二,表示選取,邾君鐘:「邾君求吉金,用自乍其龢鐘。」三,表示祈求,𦅫鎛:「用求丂(考)命彌生」。
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。「」象手持棍棒,本義是救護、救援。
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,與小篆形同。或不從「」而從「」,「」象手持棍棒,「」象兵器,表示救護之意同。金文表示解救、救援,秦王鐘:「秦王卑命競玶王之定,救秦戎。」中山王方壺:「邦亡身死,曾亡(無)一夫之救。」又用作人名。
《說文》:「救,止也。从攴求聲。」
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,用作人名。
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,用作人名。楚簡通假為「」,《上博楚竹書.民之父母》簡11:「無體之禮,日逑月相」,《禮記‧孔子閒居》:「無體之禮,日就月將」,「日就月將」是古代成語,表示日有所成就,月有所長進。
陳劍把史牆盤、長甶盉、何尊等銘文中舊釋為「」的金文釋為「」,因為《上博楚竹書.民之父母》簡11已有「」字,所以暫不收錄舊釋為「」的金文。
《說文》:「逑,斂聚也。从辵求聲。《虞書》曰:『㫄逑孱功。』又曰:『怨匹曰逑。』」
」可用作配偶。《詩‧周南‧關雎》:「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」毛傳:「逑,匹也。」也可表示聚合。《詩‧大雅‧民勞》:「惠此中國,以為民逑。」毛傳:「逑,合也。」鄭玄箋:「合,聚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