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旁 |
|
UTF-8 | E6 97 81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EC7 |
倉頡碼 | 卜月卜竹尸 |
Matthews | 4926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2179;(二版)2336 |
康熙字典 | 410 |
Unicode | U+65C1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3752 | |
四角號碼 | 0022.7 | |
頻序 A/B | 1147 | 798 |
頻次 A/B | 1483 | 1149 |
普通話 | bng png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 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旁 | 溥也。从𠄞,闕,方聲。〔步光切〕𣃟,古文旁。𣃙,亦古文旁。雱,籀文。 (7 / 1) | 丄 | 𣃟 𣃙 雱 㫄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骨文從「方」從「◎」,造字本義不明。「旁」多表示旁邊、廣泛、另外的等義項。 38 字 詳解: 甲骨文從「方」從「◎」(一說「◎」為「凡」的省寫,參《字源》),造字本義不明。西周金文從「方」從「凡」。「方」的上部或加一橫畫,為飾筆。又有「凡」和「方」共用一橫畫的字形。戰國文字的「凡」或訛為「用」形。《說文》小篆的字形進一步誤變,至隸書之字形為後世所本。 甲骨文用為地名,如《合集》36945:「癸亥王卜,才(在)旁,鼎(貞):旬亡[𡆥犬](憂)。」又有「旁方」,是方國名,如《屯南》918:「鼎(貞):王令旁方㚔。」 金文用為人名,如旁肁鼎:「旁肁(肇)乍(作)尊諆。」又讀為「方」,表示方位,如者減鐘:「聞于四旁(方),子子孫孫永保是尚。」 簡帛材料表示旁邊,如《睡虎地秦簡.日書甲種》簡17背1:「宇四旁高,中央下,富。」《馬王堆.五十二病方》第134行:「或在鼻,或在口旁,或齒齦,或在手指。」又用作地名,如《清華壹.楚居》簡6:「酓(熊)延自旁屽徙居喬多。」「旁屽」、「喬多」皆是地名,「熊延」是楚王,指楚王熊延從旁屽遷居到喬多。 傳世文獻中「旁」還表示廣泛、普遍。如《尚書.說命下》:「惟說式克欽承,旁招俊乂,列于庶位。」《漢書.地理志》:「昔在黃帝,作舟車以濟不通,旁行天下。」 「旁」又表示另外的、別的。如《韓非子.顯學》:「今夫與人相若也,無豐年旁入之利,而獨以完給者,非力則儉也。」唐代李白〈公無渡河〉:「旁人不惜妻止之,公無渡河苦渡之。」 「旁」還表示將近,如《莊子.人間世》:「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,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。」又表示偏頗、不正,如《荀子.議兵》:「旁辟曲私之屬為之化而公。」 657 字 相關漢字: 方,◎,凡,用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 | 周 | |||||
李p251 | 何p269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p38 | 周p70 | |||||
李p251 | 何p279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旁」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大權旁落, 旁徵博引, 旁若無人, 旁門左道, 袖手旁觀… | (5/132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邊, 博, 珫, 殣, 鶩, 騖, 偏, 羨, 貸, 畽, 仄, 觸, 魄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adj. | near; other |
idiom | by the side of |
瀏覽次數: 518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