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「
考」的本義是父親,西周早期本來用「
老」字表達詞義。由於「年老」與「父親」兩個詞同時用「
老」字字形表示,為區別兩者,因此在「
老」上加注聲符「
丂」,分化出「
考」字(林澐)。
85 字
詳解: 對於「
老」的釋義,合理的說法有二:
一、古文字中,存在一形多用的情況,換句話說,同一個字形可用來表示兩個不同的詞。西周早期的金文中,「
老」即同時用來表示「年老」和「父親」兩個不同的概念。為了區別「
老」與「
考」,因此在「
老」之上加注聲符「
丂」,見耳尊。從「
老」,「
丂」聲的「
考」字一般略去「
匕」形(象手杖形),因此許慎認為「
考」字從「
老」省,《說文》:「考,老也。从老省,丂聲。」
二、許慎於〈說文解字敘〉中論及漢字「六書」中的「轉注」時,舉「
老」、「
考」二字為例,並以「建類一首,同意相受」一語加以說明。然而,到底二字有什麼關係,不但許書中沒有詳細交代,而且經過二千年的爭議,迄今尚無定論。近年,孫雍長據清儒江聲、孔廣居、鄭子尹諸家之說進一步發展,對「轉注」的構義機制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新解。依孫氏之見,所謂「轉注」,其實是從一可有多種用途的「轉注原體字」為出發,按照其將要表達的事物的「類別」加注「義符」,從而產生一可避免與「原體字」其他可能用法混淆的「轉注字」。他以「
老」、「
考」為例,提出「
丂」就是原體字,本指斧柄,但已借作多種用途,包括「父考」(父親);而為了使這意義的「
丂」得以區別,乃以「
老」此一「類首」當作義符,加注於「
丂」之上,從而生出「
考」字。
按早期金文中有以「
丂」表示「父親」一詞,所以這種說法也有其根據,不過前一種說法更能解釋西周早期金文以「
老」表示「
考」的現象。
金文「
考」指父親,兮仲鐘:「其用追孝于皇考己白(伯)。」全句意謂用此鐘追敬父親己伯。《爾雅.釋親》:「父為考。」或以為「
考」是已逝世的父親,如《禮記.曲禮》即有「生曰父,死曰考」之說。郝懿行《爾雅義疏》曾駁斥此說,並引「《方言》云:『南楚瀑洭之閒謂婦妣曰母姼,稱婦考曰父姼。』郭注:『古者通以考妣為生存之稱。』」今按「父考」所指多為已逝世的父親,但亦有例外。金文中常見「壽考」、「文考」、「祖考」等詞,「
考」均用作本義,指父親。
此外,金文「
考」又借用作考量之義,中山王鼎:「侖(論)其𢛳(德),省其行,亡(無)不順道,考厇(度)隹(唯)型。」全句指評論他的德行,反省他的行為,沒有不順從道德,考量猜度都合於典範。字又用作「
孝」,孟姬脂𣪕:「其用追考(孝)于其辟君武公。」金文「
考」亦可用作人名,伯考父鼎:「伯考父乍(作)寶鼎。」
戰國竹簡「
考」讀為「
巧」,《上博竹書一.孔子詩論》簡8:「〈少(小)弁〉、〈考(巧)言〉,則言讒人之害也。」按〈小弁〉、〈巧言〉皆《詩經.小雅》篇名。又讀作「
孝」,《上博竹書四.內禮》簡8:「君子㠯(以)城(成)丌(其)考(孝)。」全句指君子以此來成就其孝心。
參見「
老」、「
丂」。
1108 字
相關漢字: 老,
丂,
匕,
孝,
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