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5
0
(6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8 80 83
大五碼 A6D2 
倉頡碼 十大卜尸 
Matthews 3299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2779;(二版)2970  
康熙字典 888 
Unicode U+8003
GB2312 3128 
四角號碼 4420.7 
頻序 A/B 647  606 
頻次 A/B 3657  1756 
普通話 ko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18/695
(部件樹)
甲骨
字例: 3/3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7/7
其他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老也。从老省,丂聲。〔苦浩切〕 (173 / 171) 𦒱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303 苦浩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次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」的本義是父親,西周早期本來用「」字表達詞義。由於「年老」與「父親」兩個詞同時用「」字字形表示,為區別兩者,因此在「」上加注聲符「」,分化出「」字(林澐)。
85 字

 詳解: 對於「」的釋義,合理的說法有二:

  一、古文字中,存在一形多用的情況,換句話說,同一個字形可用來表示兩個不同的詞。西周早期的金文中,「」即同時用來表示「年老」和「父親」兩個不同的概念。為了區別「」與「」,因此在「」之上加注聲符「」,見耳尊。從「」,「」聲的「」字一般略去「」形(象手杖形),因此許慎認為「」字從「」省,《說文》:「考,老也。从老省,丂聲。」

  二、許慎於〈說文解字敘〉中論及漢字「六書」中的「轉注」時,舉「」、「」二字為例,並以「建類一首,同意相受」一語加以說明。然而,到底二字有什麼關係,不但許書中沒有詳細交代,而且經過二千年的爭議,迄今尚無定論。近年,孫雍長據清儒江聲、孔廣居、鄭子尹諸家之說進一步發展,對「轉注」的構義機制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新解。依孫氏之見,所謂「轉注」,其實是從一可有多種用途的「轉注原體字」為出發,按照其將要表達的事物的「類別」加注「義符」,從而產生一可避免與「原體字」其他可能用法混淆的「轉注字」。他以「」、「」為例,提出「」就是原體字,本指斧柄,但已借作多種用途,包括「父考」(父親);而為了使這意義的「」得以區別,乃以「」此一「類首」當作義符,加注於「」之上,從而生出「」字。

  按早期金文中有以「」表示「父親」一詞,所以這種說法也有其根據,不過前一種說法更能解釋西周早期金文以「」表示「」的現象。

  金文「」指父親,兮仲鐘:「其用追孝于皇考己白(伯)。」全句意謂用此鐘追敬父親己伯。《爾雅.釋親》:「父為考。」或以為「」是已逝世的父親,如《禮記.曲禮》即有「生曰父,死曰考」之說。郝懿行《爾雅義疏》曾駁斥此說,並引「《方言》云:『南楚瀑洭之閒謂婦妣曰母姼,稱婦考曰父姼。』郭注:『古者通以考妣為生存之稱。』」今按「父考」所指多為已逝世的父親,但亦有例外。金文中常見「壽考」、「文考」、「祖考」等詞,「」均用作本義,指父親。

  此外,金文「」又借用作考量之義,中山王鼎:「侖(論)其𢛳(德),省其行,亡(無)不順道,考厇(度)隹(唯)型。」全句指評論他的德行,反省他的行為,沒有不順從道德,考量猜度都合於典範。字又用作「」,孟姬脂𣪕:「其用追考(孝)于其辟君武公。」金文「」亦可用作人名,伯考父鼎:「伯考父乍(作)寶鼎。」

  戰國竹簡「」讀為「」,《上博竹書一.孔子詩論》簡8:「〈少(小)弁〉、〈考(巧)言〉,則言讒人之害也。」按〈小弁〉、〈巧言〉皆《詩經.小雅》篇名。又讀作「」,《上博竹書四.內禮》簡8:「君子㠯(以)城(成)丌(其)考(孝)。」全句指君子以此來成就其孝心。

  參見「」、「」。
1108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3 p135
考試,參考,考驗,考察,考慮,考量,考核,考證,考古,考查,考據,考卷,考究,考訂
p8 p22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地名
城縣, 城縣 (2/2)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如喪妣, 績幽明, 循名實, 名責實, 若喪妣… (5/39) 詳細資料
配搭點:
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詞類 英文意義
adj. long life, aged
n. deceased father; flaws in jade
v. examine; test; check; inspect; study, investigate, verify
瀏覽次數: 100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