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戠 |
|
UTF-8 | E6 88 A0 |
---|---|
大五碼 | DD72 |
倉頡碼 | 卜日戈 |
Matthews | 988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1409;(二版)1511 |
康熙字典 | 341 |
Unicode | U+6220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||
四角號碼 | 0365.0 | |
頻序 A/B | 0 | -- |
頻次 A/B | 0 | -- |
普通話 | sh 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戠 | 闕。从戈从音。〔之弋切〕 (266 / 267) | 戈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骨文從「戈」從倒三角形(◎),倒三角形(◎)是「樴」的象形初文,「樴」即是「杙」,象下端很尖的木樁,以便植入泥土中,與「弋」字下部形體相同,在「戠」字中作為聲符。本義是木樁。 88 字 詳解: 甲骨文從「戈」從倒三角形(◎),倒三角形(◎)是「樴」的象形初文,「樴」即是「杙」,象下端很尖的木樁,以便植入泥土中,與「弋」字下部形體相同,在「戠」字中作為聲符。本義是木樁。 甲骨文及金文又加從「口」,在◎兩旁加點為飾筆。《爾雅•釋宮》:「樴謂之杙。」郭璞注:「橜也。」邵晉涵《爾雅正義》說:「古謂之橜,又謂之樴,又謂之杙。其狀不一,或衺而銳,或大而長,其用至廣。」(參陳劍) 甲骨文用作祭名,又表示牲畜毛色,過去又讀為「蝕」或「食」,認為「日有戠」表示日食,陳劍認為不應表示日食,應讀為「異」,表示自然界的異常現象,又讀為「待」,表示等待(裘錫圭)。金文讀為「識」,表示知識,何尊:「爾有唯小子,亡(無)戠(識)。」又通作「織」,「織衣」即「繒衣」,表示衣服,豆閉簋:「易(賜)女(汝)戠衣。」 《說文》:「戠,闕。从戈从音。」 369 字 相關漢字: 戈,樴,杙,弋,口,蝕,食,異,待,識,織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 | 周 | |||||
李p306 | 何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同「埴」字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sword; potter's clay; wooden pole |
瀏覽次數: 341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