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鬲 |
|
UTF-8 | E9 AC B2 |
---|---|
大五碼 | B0AC |
倉頡碼 | 一口月中 |
Matthews | 3315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4587;(二版)4883 |
康熙字典 | 1386 |
Unicode | U+9B32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5610 | |
四角號碼 | 1022.7 | |
頻序 A/B | 5700 | 5422 |
頻次 A/B | 6 | -- |
普通話 | g l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 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鬲 | 鼎屬,實五觳,斗二升曰觳。象腹交文,三足。凡鬲之屬皆从鬲。〔郎激切〕䰛,鬲或从瓦。㽁,《漢令》:鬲,从瓦,厤聲。 (62 / 56) | 鬲 | 䰛 㽁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金文象古代的炊煮用器皿,它的足中間是空的,足壁與器壁相連。本義是古炊器,又用為祭器、禮器。 46 字 詳解: 甲金文象古代燒水煮粥用的一種器皿;「鬲」和「鼎」的主要區別在足部,鬲足中空,足壁與器壁相連,足壁也就是器底(裘錫圭)。「鬲」字的異體或加從「瓦」為意符,表示器皿是陶製的。還有一種異體寫作從「瓦」,「厤」聲。戰國竹簡鬲足訛變為「羊」形。 《說文》:「鬲,鼎屬,實五觳,斗二升曰觳。象腹交文,三足。凡鬲之屬皆从鬲。䰛,鬲或从瓦。㽁,《漢令》:鬲,从瓦,厤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釋器》曰:『鼎款足者謂之鬲。』」 甲金文用作本義,表示炊器,《合集》1975:「其尊鬲」,意謂放置鬲。仲生父鬲:「中(仲)生父乍(作)井孟姬寶鬲」,意謂仲生父為井孟姬鑄造了珍貴的鬲。又表示奴隸,令簋:「臣十家,鬲百人」,意謂十個家庭的臣子,一百個奴隸。又通假為「歷」,梁十九年鼎:「鬲(歷)年」,指過去多年,以往各年。 戰國竹簡用作專名,《上博竹書二.容成氏》簡13:「昔舜靜(耕)於鬲丘」。《郭店簡.窮達以時》簡2:「舜耕於鬲山」。「鬲山」、「鬲丘」是古山名,古書作「歷山」,相傳舜在這裏耕作。又通假為「歷」,表示經歷、歷驗,《清華簡一.保訓》簡1:「王念日之多鬲(歷)」,全句大意是文王顧慮年事已高。 490 字 相關漢字: 鼎,瓦,厤,羊,歷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8 | 周p204 | |||||
李p271 | 何p55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||
黃p32 | 周p204 | |||||
李p271 | 何p230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古代炊具,像鼎,足部中空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鬲」字下錄有3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洞見肝鬲, 肝鬲之言, 膠鬲之困, 督郵鬲縣, 鬲上督郵 | (5/5) | 詳細資料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Ge state; diaphragm; Ge county; Ge River; yoke; tripod; vessel used for cooking or steaming |
rad. | KangXi radical 193 |
v. | separate |
瀏覽次數: 653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