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
8
(12)
單讀音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6 88 9F
大五碼 B475 
倉頡碼 十十戈 
Matthews 487 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1407;(二版)1510  
康熙字典 341 
Unicode U+621F
GB2312 7410 
四角號碼 4345.0 
頻序 A/B 4000  4520 
頻次 A/B 36 
普通話 j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8/15
(部件樹)
其他: ,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字例: 8/8
其他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𢧢 有枝兵也。从戈、倝。《周禮》:𢧢長丈六尺。讀若棘。【臣鉉等曰:倝非聲,義當从榦省。榦,枝也。】〔紀逆切〕 (266 / 266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510 几劇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是一種古代兵器。
22 字

 詳解: 金文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是一種古代兵器。原始的「」是「」和「」組合而成,長柄,頂端有直刃,兩旁各有橫刃,可以直刺和橫擊(《漢語大字典》)。山西長治出土的銅戟,都是「」(即兵器的柄)的頂端有尖「」,一器兼有刺、擊、勾、割之用(史樹青)。

  金文有三種字形,第一種從「」,「」聲。第二種從「」,「」聲。第三種從「」從「」,是戰國時秦國的文字,構形本義不明,徐鍇認為「」是聲符。「」是意符,表示「」是一種兵器。

  金文第三種字形與小篆形同,作「𢧢」,為秦系文字。金文用作本義,表示戟,大良造鞅戟:「大良造鞅之造戟。」蔡侯朔戟:「蔡侯朔之用㦴(戟)。」《詩.秦風.無衣》:「脩我矛戟,與子偕作。」《左傳.襄公廿三年》︰「或以戟鉤之,斷肘而死。」

  戰國竹簡除用作本義外,還通假作「」,《上博楚竹書.緇衣》簡10:「皮(彼)求我則,女(如)不我得,執我㦴㦴,亦不我力。」《詩.小雅.正月》:「彼求我則,如不我得。執我仇仇,亦不我力。」季旭昇依從鄭玄的注釋翻譯為:「君主請求我從政時,唯恐請不動我;等到我答應了,卻又不能信賴、重用我。」(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》)按「」可理解為「仇匹」之「」,表示賢才良佐、輔助之臣。

  古書「」、「」通假。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︰「潁考叔挾輈以走,子都拔棘以逐之」,杜預注︰「棘,戟也」。參見「」。

  《說文》:「𢧢,有枝兵也。从戈、倝。《周禮》:『𢧢,長丈六尺。』讀若棘。」邵瑛《說文解字群經正字》:「漢碑𢧢或省作戟。」段玉裁注:「戟為有枝之兵,則非若戈之平頭而亦非直刃,似木枝之衺出也。」
683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,,,𢧢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32 p59
畫戟,巴戟天(中藥品名),驢生戟角,折戟沉沙
p188 p227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古代武器名;刺激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17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沉沙, 亡得矛, 劍森森, 指怒目, 提牌執 (5/36) 詳細資料
配搭點:
, , ,
詞類 英文意義
n. halberd; combined spear and battle-ax
v. point at another and scold him; stimulate
瀏覽次數: 114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