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甲金文從「
羽」從「
隹」,「
隹」象鳥類,「
羽」突出其羽毛、羽翼的修長,本義是長尾的野雞、山雞,又特指雉羽、雞毛。
55 字
詳解: 甲金文從「
羽」從「
隹」,「
隹」象鳥類,「
羽」突出其羽毛、羽翼的修長,本義是長尾的野雞、山雞,又指雉羽、雞毛。「
羽」表示茂盛而修長的羽毛(《說文》:「羽,鳥長毛也」),故從「
羽」的「
翟」表示長尾野雞。《說文》:「翟,山雉尾長者。从羽从隹。」段玉裁注:「隹爲短尾鳥緫名。又此鳥以尾長爲異也。」
「長尾雉」是我國的特產鳥,共有4種。其中較為常見的為白冠長尾(Syrmati-cus reevesii),俗稱「長尾野雞」,又叫「地雞」。身體大小近似野雞,但尾羽極長。雄鳥尾羽中最長的兩根,常被選做京劇武將演員頭盔上的裝飾品。因數量稀少,已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(參華漢文化會館)。
甲骨文未見「
羽」字,學者認為甲骨文的「
羽」其實是「
彗」,金文「
羽」字與甲骨文「
彗」字同形。《說文》:「彗,掃竹也。」甲骨文「
彗」象兩個豎立的「
帚」頭。「
帚」頭多茂而長,以便清潔,而「
羽」與「
帚」頭構形極近。相傳夏代有個叫少康的人,偶然看見一隻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,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。他想這是雞毛的作用,於是抓來幾隻野雞拔下毛來製成了第一把掃帚。這亦是雞毛撣子的由來。由於使用的雞毛太軟,同時又不耐磨損,少康即換上竹條、草等為原料,把撣子改製成了耐用的掃帚(參香港百科)。參見「
帚」。
甲骨文辭殘,意義不詳。金文假借為「
禴」、「
礿」,是夏季的祭祀。史喜鼎:「史喜乍(作)朕文考翟祭」,意謂史喜為我有文德的先父舉行翟祭。《詩.小雅.天保》:「禴祠烝嘗,于公先王。」毛傳:「春曰祠,夏曰禴,秋曰嘗,冬曰烝。」「
禴」同「
礿」,《爾雅.釋天》:「夏祭曰礿」,唐陸德明《經典釋文》︰「本或作禴。」《周禮.大宗伯》:「以禴夏享先王。」
戰國竹簡「
翟」用作本義,指野雞,《望山楚簡》二2:「翟輪」,意謂繪畫彩色野雞的車輪。古人好以野雞圖案或雞毛裝飾車輛,《詩.衛風.碩人》:「四牡有驕,朱幩鑣鑣,翟茀以朝。」毛亨傳:「翟,翟車也。夫人以翟羽飾車。」
戰國竹簡「
翟」又假借為「
糴」,表示買進穀物。《包山楚簡》105:「安陵莫囂䜌狎爲鄝貣(貸)越異之黃金七益(鎰)以翟(糴)穜(種)」「安陵」、「
鄝」皆是楚國地名,「莫囂」是楚官名,或作「莫敖」,「䜌狎」是擔任此官職的人名。「越異」指渡災、救災。全句意謂安陵莫囂䜌狎為鄝地借出救災機構的黃金七鎰,用來買進穀物的種子。
漢帛書「
翟」假借為「
燿」,表示照耀,引申為指點、引導,《馬王堆.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》第455行:「聖者知(智),聖之知(智)知天,其事化翟(燿)。」意謂聖人明智,其智慧在於知天道,其功業在於化育萬物、照耀萬物(即為萬物指點明津、引導門徑)。
漢帛書「
翟」又假借為「
狄」,指北方外族,《馬王堆.戰國縱橫家書》第147行:「秦兵〈與〉式〈戎〉翟(狄)同俗,有虎狼之心,貪戾好利」,意謂秦國與狄族的風俗相同,野心勃勃,如虎如狼,貪婪暴戾。
漢帛書「
翟」又借為「
縮」,表示退縮,《馬王堆.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.經法.四度》第45行:「柔弱者无罪而幾,不及而翟,是胃(謂)柔弱。」意謂柔弱者沒有罪過卻處於危險,沒有達到就自己退縮,這叫做「柔弱」。
1289 字
相關漢字: 羽,
隹,
彗,
帚,
禴,
礿,
糴,
鄝,
燿,
狄,
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