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5
11
(15)
異讀字
繁簡對應
   
UTF-8 E6 A8 9B
大五碼 E5D6 
倉頡碼 木尸一竹 
Matthews
漢語大字典 (一版)1285;(二版)1378  
康熙字典 478 
Unicode U+6A1B
GB2312  
四角號碼 4792.2 
頻序 A/B 6374  5422 
頻次 A/B -- 
普通話 ji    
小篆
字例: 1/1
金文
字例: 1/1
(部件樹)
甲骨
(部件樹)
簡帛文字
其他
字例: 11/11
《說文》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
下句曰樛。从木,翏聲。〔吉虯切〕 (119 / 114)
《廣韻》 頁碼 反切 註解
216 居虯


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
全清 /
形義通解
 略說: 金文、小篆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指樹木的枝幹向下彎曲。
28 字

 詳解: 金文、小篆從「」,「」聲,本義指樹木的枝幹向下彎曲。《說文》:「樛,下句曰樛。从木,翏聲。」「」古同「」;「下句」即向下彎曲。《詩經.周南.樛木》:「南有樛木,葛藟纍之。」鄭玄注:「木下曲曰樛。」這句指南山上長着枝幹向下彎曲的樹木,葛和藤都纏着它們生長。《漢書.敘傳上》:「葛緜緜於樛木兮,詠〈南風〉以為綏。」顏師古注:「樛木,下垂之木也。」意指連綿的葛與下垂的木互相糾纏,吟誦《詩經.南風》作為安撫。

  金文用作姓氏,四年相邦樛斿戈 :「相邦樛斿(游)」,「相邦」是官職名,「樛游」是人名。

  秦印、漢印用作姓氏和人名,如《秦印文字彙編》:「王樛」;《漢印文字徵》:「樛長漢」。《韓非子.難一》:「韓宣王問於樛留。」

  「」又引申為絞結、糾纏之義。《儀禮.喪服》:「故殤之絰不樛垂,蓋未成人也。」鄭玄注:「不樛垂者,不絞其帶之垂者。」「」是古代喪服上的麻帶子;意指未成年的死者喪服的麻帶不絞纏而垂下,這是因為他們未成年。

  傳世文獻又解作「」。張衡〈思玄賦〉:「黃靈詹而訪命兮,樛天道其焉如。」李善注:「樛,求也。」意謂黃帝來到為我謀求吉凶之命,求問天道如何。
488 字


相關漢字: ,,,,,
粵語音節 & 根據 同音字 詞例(解釋) / 備註

p11 p80
樛曲,樛結,樛流
p301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

p80
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「樛」的異讀字
其他方言讀音
本字庫於「」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
成語彙輯
木之恩, 木之量, 木盛德 (3/3) 詳細資料
詞類 英文意義
v. (a tree) bending downwards; to coil; to wind; to seek
瀏覽次數: 21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