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入 |
|
UTF-8 | E5 85 A5 |
---|---|
大五碼 | A44A |
倉頡碼 | 人竹 |
Matthews | 3152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0102;(二版)133 |
康熙字典 | 53 |
Unicode | U+5165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4075 | |
四角號碼 | 8000.0 | |
頻序 A/B | 195 | 229 |
頻次 A/B | 13449 | 5058 |
普通話 | r |
小篆 | ||
---|---|---|
|
金文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甲骨 | ||
---|---|---|
|
(部件樹) |
---|
簡帛文字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其他 | 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入 | 內也。象从上俱下也。凡入之屬皆从入。〔人汁切〕 (109 / 104) | 入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「入」基本上是一指示符號,狀似一個尖頭的東西,用以指出「內進」的方向。 35 字 詳解: 「入」基本上是一指示符號,狀似一個尖頭的東西,用以指出「內進」的方向。《說文》:「入,內也。象从上俱下也。凡入之屬皆从入。」「入」與「六」為同形字,即兩字所表示的詞義有別但寫法相同,參見「六」。查「入」的古文字字形,一般都是左右對稱的,與左右長短不一的「人」字不同。戰國文字或於「入」字豎畫上加上飾點,見曾侯乙墓楚簡簡208字形。在隸變的過程中,由於「人」字左右兩筆變得對稱,因此「入」很易與「人」字相混。為區別二字,「入」字漸漸寫成今天通行的右捺蓋過左撇的模樣。 甲骨文用作本義,指進入,《合集》7840:「乙卯入商。」《合集》39990:「今夕王入商。」又指貢納,《合集》190反:「雀入三十」,指雀貢納了三十(塊龜甲)。另字又借用作地名,《合集》16348:「才(在)入。」 金文亦用作本義,指進入,宅𣪕:「其萬年用卿(饗)王出入」,指萬年用此𣪕來飲宴,並為王奔走。又特指進入王廷,毛公鼎:「𩁹之,庶出入事(吏),于外尃(敷)命尃(敷)政。」「出入」即指出入王廷,全句指過去,官吏出入王廷,在外布施政令。字又用為「納」,指獻納。頌鼎:「頌拜稽首,受令冊佩以出,反入堇章。」「反入堇章」,郭沫若讀為「返納瑾璋」,指周世王臣受王冊命之後,對天子之有司貢納美玉,作為報答。 戰國竹簡多以「內」讀為「入」,《上博竹書一.性情論》簡10:「𦡊(體)丌(其)宜(義)而節取之,里(理)丌(其)情而出內(入)之。」全句指體察他適宜的舉動而加以節制取用它,調理他的情感而加以抒發收斂它。參見「內」。 647 字 相關漢字: 六,人,納,內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p17 | 周p10 | |||||
李p4 | 何p122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入」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乘虛而入, 先入為主, 入不敷出, 入室操戈, 入情入理… | (5/435) | 詳細資料 |
配搭點: |
---|
鞭, 病, 踩, 插, 侵, 廚, 出, 潛, 請, 撮, 單, 登, 遁, 肓, 敷, 尃, 介, 禁, 彀, 膏, 骨, 戈, 捲, 陷, 恨, 引, 溶, 淪, 量, 眯, 伍, 誤, 辟, 蒪, 深, 滲, 收, 歲, 先, 乘, 想, 輸, 體, 鶙, 投, 虺, 圍, 浸, 走, 贅, 漸, 輒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v. | enter; come in, come to; join, be admitted into; put in |
瀏覽次數: 788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