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甲骨文「
禾」全字象一整株禾穀(即小米),初義為禾穀,引申泛指一切穀物。
35 字
詳解: 字形方面,甲骨文「
禾」字如羅振玉所說乃全字象形:「上象穗與葉。下象莖與根。」後有不少學者認同此說,如徐中舒、高鴻縉、陳夢家、李孝定、陳煒湛等。
對甲骨文「
禾」、「
黍」、「
來」三字的區分,裘錫圭有扼要的分析。他指出穀子(即「
禾」)的穗呈聚而下垂形,黍子穗是散的,而麥子(按:即甲骨文「
來」)穗則是直上的。可見甲骨文主要靠穗形的不同來辨識三者。金文、小篆「
禾」字大致承甲骨文字形。
「
禾」的用義方面,諸家指出卜辭中有「
禾」、「
年」通用的情況(如郭沫若、于省吾、陳夢家、姚孝遂、裘錫圭等)。其中姚、裘兩位學者對二字的關係與用法提出值得參考的看法。「
禾」、「
年」在卜辭中雖時有通用,但不同字,而「
禾」亦非「
年」的省寫(嚴一萍認為「
禾」為「
年」的省形)。「
年」的初義是(穀熟)收成,引申為「年歲」義。「
年」字從「
禾」顯出穀子於古時已是重要的農作物。裘先生特別指出卜辭除卜問「受年」外,還多次卜問「受黍年」之類。但未見卜問「受禾年」。裘先生認為這應是由於禾的種植量遠勝其他穀物,卜問受年與否,實即卜問是否受禾年,故不必再專文為它卜問。另外,姚孝遂則認為「
禾」用作一般義時(指一切穀物),可言「受禾」或「受年」。而在專指某種穀物時,則言「受某年」(如「受黍年」),而不言「受某禾」。
金文用例有以下幾種(首三項參《金文形義通解》)。一,指穀物,如曶鼎:「昔饉歲,匡眾氒(厥)臣廿夫寇曶禾十秭。」二,用為人名,如禾簋(春秋晚期):「禾肈乍(作)皇母懿龔孟姬𩞔彝。」三,假作「
龢」,如邾公□鐘:「陸□(融,讀為終)之孫邾公□乍(作)氒(厥)禾(龢)鐘。」金文多作「龢鐘」,文獻多作「和鐘」。參見「
龢」。四,用為「
年」之省,如北子觶:「北子乍(作)寶尊彝,其䘇邁(萬)禾(年),孫子子永寶。」「
禾」作「
年」省形之說見於楊樹達。他用的例子出自東䀠尊,然而此器物上被讀作「
禾」字的形體不清。北子觶上的「
禾」字則清晰可見。
「
禾」於古書有廣狹二義。狹指穀子(小米),泛指一切穀類作物。狹義的用例如《書.微子之命》:「唐叔得禾,異畝同類,獻諸天子。」孫星衍疏:「禾,即今之小米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審時》:「得時之禾,長秱長穗,大本而莖殺,疏穖而穗大,其粟圓而薄糠,其米多沃而食之彊。」廣義的用例如《儀禮.聘禮》:「門外米禾皆二十車,薪芻倍禾。」清代程瑤田《九穀考.梁》:「《聘禮》米禾皆兼黍稷稻梁言之,以他穀連槀者,不別立名。」
《說文》:「禾,嘉穀也。二月始生,八月而孰,得時之中,故謂之禾。禾,木也。木王而生,金王而死。从木,从𠂹省。𠂹象其穗。凡禾之屬皆从禾。戶戈切。」《說文》釋形不確。禾乃獨體象形字,非从木,从𠂹省。
1102 字
相關漢字: 黍,
來,
年,
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