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金文部件分析
部件: 皿 (主部件) 共 23 字 | 主部件 | 包括子部件 |
漢字 | 部件 | 金文 | 形義通解 | 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皿 | 甲骨文象容器之形,廿七年皿或加從「金」旁,以表示它是青銅所鑄。 裘錫圭提出甲骨文「皿」字象後人稱為尊、瓿一類的器物,並認為從已發現的銅器看來,只有戰國時代的廿七年皿自稱為「[金皿]」。戰國以後,幾乎不見單獨的「皿」字,由此可見這類器物已經改稱其他名稱。 甲骨文「皿」字讀為「盟」,用作地名,《合集》10964:「田于皿」,指於盟地田獵。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:「向、盟、州、陘、懷。」地在今河南孟縣南。另《合集》24892有「皿雨」一詞,讀作「猛雨」(趙誠)。 金文「皿」用作本義,廿七年皿:「廿七年寧為[金皿]。」另金文「皿」多用作人名,伯簋:「白(伯)乍斬皿寶尊彝。」 | |||||||||||||||
孟 | 金文指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一的,孟姬甗:「孟姬安自乍(作)寶獻(甗)。」《左傳.成公十七年》:「昔吾畜於趙氏,孟姬之讒,吾能違兵」,指以往我得趙氏家養育而長大,孟姬誣陷趙氏,我能忍受不出兵。「孟」又解作初始,蔡𥎦紐鐘:「隹(唯)正五月初吉孟庚」,「孟庚」即第一個庚日。又引申為四季的第一個月份,陳璋方壺:「陳得再立事歲,孟冬戊辰。」按《逸周書.周月》:「歲在春夏秋冬,各有孟仲季,以名十有二月」,「孟冬」即十月。 戰國竹簡用作地名,《上博竹書二.容成氏》簡51:「戊午之日,涉於孟𣿕(津)。」《尚書.泰誓》:「惟十有三年春,大會于孟津。」《史記.殷本紀》:「西伯既卒,周武王之東伐,至盟津,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。」楊伯峻:「孟津即盟津,在今河南孟縣南十八里。」 戰國璽印「孟」多用作姓氏,《通志.氏族略四》:「孟氏,姬姓。魯桓公子慶父之後也。又衛有公孟縶之後,亦曰孟氏。」 秦簡「孟」讀為「盟」,《睡虎地秦簡.日書乙種》簡17:「窞羅之日,利以說孟(盟)詐(詛)。」《周禮.夏官.詛祝》:「掌盟詛類造攻說檜禜之祝號。」鄭玄注:「盟詛,主於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詛。」 漢帛書「孟」與「芒」通,《馬王堆帛書.戰國縱橫家書.須賈說穰侯章》第132行:「秦戰勝魏,走孟卯,攻大粱(梁)。」「孟卯」為齊人,曾任魏相,《韓非子.顯學》:「魏任孟卯之辯而有華下之患。」《戰國策》、《史記》均作「芒卯」。 | |||||||||||||||
沬 | 小篆改為從「水」,「未」聲的形聲字。《說文》:「沬,洒面也。从水未聲。湏,古文沬从頁。」段玉裁注:「頮,古沬字。」又云:「從兩手匊水而洒其面,會意也。」 一說金文象傾盆浴洒之形(郭沫若)。甲骨文用作人名,又疑為洒面之意。金文表示洗面,囂白盤:「囂白(伯)媵嬴尹母沬盤。」「沬盤」即洗臉用的盤。又表示終,頌鼎:「萬年沬壽」,金文「沬壽」即終壽、滿壽之意(夏淥),典籍又作「眉壽」、「麋壽」、「牟壽」。《詩.豳風.七月》:「為此春酒,以介眉壽。」《儀禮.士冠禮》:「眉壽萬年,永受胡福。」 | |||||||||||||||
盂 | 最後,「馬王堆‧戰國縱熿家書」中即曾有「盤盂」寫作「盤竽」者,是竽通作盂的又一側證。參見、「子」、「竽」。 | |||||||||||||||
盄 | 金文從「皿」,「弔」聲,金文「弔」常用作伯叔之「叔」,故金文「盄」可通讀為典籍的「淑」、「弔」,大克鼎:「盄慎厥德」,意指善自謹慎自身德行。《儀禮.士冠禮》:「敬爾威儀,淑慎爾德。」《詩‧邶風‧燕燕》:「終溫且惠,淑慎其身。」鄭玄箋:「淑,善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又終當顏色溫和,且能恭順,善自謹慎其身。」又用作人名。 《說文》:「盄,器也。从皿弔聲。」 | |||||||||||||||
盅 | 金文「盅」所從的「中」有作中正之中(有旗游),亦有作伯仲之仲之形(無旗游),詳參「中」字。金文用作人名和國族名。 「盅」又表示沒有柄的小杯,如茶盅、酒盅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七回:「咱倆到底也得給他老公母倆斟個盅兒哪。」 | |||||||||||||||
盆 | 金文用作本義,黃大子白克盆:「黃大子白克乍(作)其𩞑盆」。「𩞑盆」即食用之盆。《急就篇》第三章:「甀缶盆盎甕罃壺」顏師古注:「缶、盆、盎一類耳。缶即盎也,大腹而歛口;盆則歛底而寬上。」《方言》卷五:「罃、甈謂之盎,自關而西或謂之盆,或謂之盎。」 《說文》:「盆,盎也。从皿,分聲。」 | |||||||||||||||
盉 | 金文用作器名,指酒器,西周早期員乍盉中的「盉」字字形最貼近初義,其字突出盉所指水或酒器之特徵:長流高出,鋬偏低,腹大(按:西周中期義盉蓋亦見盉之象形字)。此字形另有禾置於器皿中,當只作聲符。後來盉之象形類化為「皿」。或有字形從簡化禾形及從似酉非酉之形(按:酉形無耳,但此形有耳)。西周晚期有盉字不從皿而從鼎,並加義符「金」。 郭沫若認為季良父盉「盉」字從「皿」從「又」(手),象持禾(麥稈)以吸酒。然而,若要吸酒,當以另一器皿盛所吸之酒,以手持禾以吸酒的說法可商。郭說不可從還有更有力的理由:郭氏未考慮及員乍盉、義盉蓋所示盉之突顯其特徵的象形字(參季旭昇)。 至於盉的用途,馬承源指出有銘文以般(盤)盉並稱成為組合(見仲皇父盉),參見「盤」。盉與匜亦可組合,參見「匜」。盉與盤或匜組合,以盉倒水洗手,用盤或匜載污水。 一說盉本身是用以盛水(古稱「玄酒」)來調和酒味濃淡(如王國維)。 金文中亦有「和」通作「盉」之例,如《三代》14.9.9盉銘:「子孔作和」。 | |||||||||||||||
盍 | 《說文》:「盍,覆也。从血、大。」徐鉉曰:「大,象蓋覆之形」。「大」象器蓋,還可以從「壺」字的字形得到旁證,金文「壺」字上部的器蓋正寫作「大」形,參見「壺」。金文「盍」用為「蓋」,楚王酓[干心]鼎:「鑄鐈鼎之盍(蓋)」,表示鼎的蓋子。 此外,覆蓋故相合,「盍」引申有合義,「盍」、「合」聲義皆同,《爾雅.釋詁》:「盍,合也。」 「盍」後來假借為副詞,是「何不」的合音,有反詰之意。《玉篇》:「盍,何不也。」《左傳.成公六年》:「子盍从眾?」杜預注:「盍,何不也。」又《國語·晉語》:「盍殺我?」 | |||||||||||||||
寍 | 甲骨文疑為地名,《合集》13696正:「貞:寍雷。不其雷。」意謂貞卜:寍地會打雷。不會打雷。 金文表示安寧,史牆盤:「井(刑)帥宇(訏)誨(謀),申寍(寧)天子。」意謂穆王能遵循先王的偉大謀略,使繼位的恭王得到安寧(裘錫圭)。豳公盨:「永孚於寍(寧)」,意謂永遠安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