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: 金文從「
尸」從「
𠂤」,後來又增加了意符「
丌」。《說文》小篆便是繼承了這種字形。《說文》或體作「
𦞠」,從「
肉」,「
隼」聲。另一個或體作「
𩪡」,從「
骨」,「
殿」聲。又可寫作「
臀」,從「
肉」,「
殿」聲,為後世沿用。本義是臀部。
110 字
詳解: 金文從「
尸」從「
𠂤」,後來又增加了意符「
丌」。「
𠂤」形或訛為「
目」形或「
爪」形。(劉釗)曾侯乙墓竹簡的字形和《說文》小篆便是繼承了這種字形。《說文》:「𡱂,髀也。从尸,下丌居几。𦞠,𡱂或从肉、隼。𩪡,𡱂或从骨,殿聲。」
《說文》或體作「
𦞠」,從「
肉」,「
隼」聲。字形見於戰國楚系與秦系文字,以及漢初馬王堆帛書。其實《說文》另有「
脽」字,從「
肉」,「
隹」聲。「
隼」本為「
隹」的分化字,「
𦞠」和「
脽」是重出字。參見「
脽」。
另一個或體作「
𩪡」,從「
骨」,「
殿」聲。又可寫作「
臀」,從「
肉」,「
殿」聲。「
骨」和「
肉」是義近形符。「
臀」的字形見於隸書,後世沿用。
「
臀」的本義是臀部。例如《馬王堆帛書.足臂十一脈灸經》第3行:「脽痛,產寺(痔)。」意謂臀部疼痛,長了痔瘡。
金文用為人名,如十七年丞相啟狀戈:「庫𦞠。」又讀為「
殿」,表示後軍,如史密簋:「史密右率族人、釐(萊)白(伯)、僰、[尸𠂤](𡱒)周伐長必。」表示史密率領族人和萊、僰兩國軍隊作為後軍,跟在周朝軍隊的後邊攻伐長必。(劉釗)
甲骨文另有從「
人」從◎的字形,一說應釋為「
臀」,參見「
尻」。
474 字
相關漢字: 尸,
𠂤,
丌,
𦞠,
肉,
隼,
𩪡,
骨,
殿,
目,
爪,
脽,
隹,
人,
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