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墉 |
|
UTF-8 | E5 A2 89 |
---|---|
大五碼 | E156 |
倉頡碼 | 土戈中月 |
Matthews | 7578 |
漢語大字典 | (一版)0481;(二版)517 |
康熙字典 | 165 |
Unicode | U+5889 | |
---|---|---|
GB2312 | 6013 | |
四角號碼 | 4012.7 | |
頻序 A/B | 6319 | 5422 |
頻次 A/B | 2 | -- |
普通話 |
y![]() ![]() |
《說文》 | 解釋 | 部居 | 相關異體 |
---|---|---|---|
墉 | 城垣也。从土,庸聲。〔余封切〕𩫖,古文墉。 (288 / 289) | 土 | 𩫖 |
形義通解 |
---|
略說: 甲金文作「𩫏」(同「𩫖」),象城垣四方有亭之形,或省為二亭。本義是城墻。後分化為「墉」和「郭」。「墉」從「土」,「庸」聲。 61 字 詳解: 甲金文作「𩫏」(同「𩫖」),象城垣四方有亭之形,或省為二亭。本義是城墻。戰國文字下或訛為從「甘」、從「木」、從「𢆉」等形。(參季旭昇)《說文》「𩫏」下云:「象城𩫏之重,兩亭相對也。」後分化為「墉」和「郭」。「墉」從「土」,「庸」聲。《說文》:「墉,城垣也。从土,庸聲。𩫖,古文墉。」 甲骨文用作本義,表示城牆。如《合集》13514正甲「基方(缶)乍(作)𩫏」。又可作動詞,表示修築城牆。如《英藏》1107:「甲申卜:我𠅷于西。七月。」(張亞初)「𩫏兮」還是時間詞,可省稱「𩫏」,表示在「昃」和「昏」之間。如《合集》29793:「昃至𠅷不雨。」(陳夢家、李宗焜) 金文用作本義的例子如國差𦉜:「攻(工)帀(師)何鑄西𩫏寶𦉜四秉。」又讀為「庸」,如毛公鼎:「余非𩫏(庸)又聞(昏)。」「𩫏」還用作國名和人名。如𩫏伯[厓又]簋:「易(賜)𩫏白(伯)[厓又]貝十朋。」 古書中用「墉」表示城墻的例子如《詩.大雅.皇矣》:「以爾鉤援,與爾臨衝,以伐崇墉。」毛傳:「墉,城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墉,城垣也。」《文選.張平子〈南都賦〉》:「流滄浪而為隍,廓方城而為墉。」 「墉」又泛指牆。《爾雅.釋宮》:「牆謂之墉。」如《詩.召南.行露》:「誰謂鼠無牙?何以穿我墉?」《儀禮.既夕禮》:「士處適寢,寢東首于北墉下。」 549 字 相關漢字: 𩫏,𩫖,郭,土,庸,甘,木,𢆉,昃,昏 |
粵語音節 | & 根據 | 同音字 | 詞例(解釋) / 備註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![]() |
黃p48 | 周p32 | ||||
李p280 | 何p348 | |||||
HKLS | 人文 | 同聲同韻 | 同韻同調 | 同聲同調 | 小城 |
其他方言讀音 | |
---|---|
本字庫於「墉」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| 詳細資料 |
成語彙輯 | ||
---|---|---|
崇墉百雉 | (1/1) | 詳細資料 |
詞類 | 英文意義 |
---|---|
n. | city wall; high wall; a fortified wall |
瀏覽次數: 299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