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金文部件分析
部件: 甾 (主部件) 共 7 字 | 主部件 | 包括子部件 |
漢字 | 部件 | 金文 | 形義通解 | 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弁 | 按「弁」字構形未有定論,姑備二說。 金文見於師酉簋,用作蠻夷的名稱;侯馬盟書「弁」字與「改」連文,通讀作「變」,表示變改。 根據《說文》,「弁」是「㝸」的異體,《說文》:「㝸,冕也。周曰㝸,殷曰吁,夏曰收。从皃,象形。𢍘,籒文覍从廾,上象形。弁,或覍字。」 | |||||||||||
甹 | 「甹」或作「俜」,《說文》:「俜,俠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〈丂部〉曰:甹,俠也。三輔謂輕財者爲甹,然則俜甹音義皆同。」 甲骨文上從「甾」(象竹製器皿)下從「丂」(象枝柯),構形不明。金文上從兩「甾」,或於「丂」旁加「口」。 甲骨文辭殘,意義不詳。金文通假為「屏」,表示輔助、保護(參郭沫若),逆鐘:「用甹朕身」,班簋:「甹王立(位)」,《左傳.哀公十六年》:「俾屏余一人以在位。」《逸周書.嘗麥》:「以屏助予一人」。包山楚簡讀作「聘」,表示聘問,簡197「甹於楚之歲」。 | |||||||||||
甾 |
| 甲骨文與《說文》古文形近,突出的三直劃末端並作屈曲形,後隸變成「巛」,故「甾」字本作「𠙹」,而非從「巛」從田。《說文》謂象缶器,南宋戴侗認為象竹器,按就字形觀之,甲骨文象以竹編製之器皿形。 古代從「才」從「甾」之字每音近字通,故于省吾讀「甾」作「載」,表示執行、施行。卜辭「甾王事」、「甾朕事」、「甾我事」即行王事、行朕事、行我事。又表示乘載,卜辭「小臣甾車馬」,讀作「小臣載車馬」,即小臣乘坐車馬之意。又古「甾」、「載」、「𩛥」音同字通,西周晚期師訇𣪕:「𩛥乃事」,師訇𣪕銘文乃周王冊命師訇的誥語,告誡師訇要切實執行他的職務,參見「𩛥」、「載」。 「載」訓作行,見於先秦典籍。《尚書.陶謨》:「載采采」孔安國傳:「載,行采事也。」《荀子.榮辱》:「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」王先謙集解:「載,行也,任之也。」 金文與甲骨文第二種字形同,早期用作族氏名、人名,春秋子䧅□之孫鼎:「行甾」通作「鼒」,「鼒」是鼎的一種,「行鼒」即「行鼎」,周法高認為即是旅行所用之器。此外又用作盛糧器,司馬成公權:「半石甾平石」,黃盛璋曰:「甾是盛糧器,意思是用稱穀物的半石甾作為標準來校正製作禾石權的重量」(參金文形義通解)。另參見「祗」、「僕」。 戰國以後,簡帛文字有「甾」上部之「巛」改作「𠙹」之例,變成從「𠙹」從「田」;見《馬王堆.老子甲本》、〈老子乙本〉「甾」字。另參見「緇」。 此外,「甾」字從「巛」,與「葘」字或體從「𡿧」從田之形非一字,參見「菑」。 | ||||||||||
祗 | 晚期金文下部訛變為「而」。按此字釋讀為「祗」的依據是三體石經祗字與早期金文形體相同。一說甲骨文象樹木枝葉茂盛、舒展之狀,是「祁」的本字(張亞初),《廣韻》:「祁,盛也。」 甲金文皆讀作「祗」,表示敬也,中山王方壺:「祗祗翼翼,卲告後嗣。」「祗祗」表示恭敬之貌。《說文》:「祗,敬也。从示氐聲。」《爾雅.釋詁》:「祗,敬也。」 | |||||||||||
巢 | 甲骨文疑用為方國名,周原甲骨H11:110「征巢」。金文用為國名,如䌛侯鼎:「䌛侯隻(獲)巢。」 帛書「巢」表示巢穴義,見《馬王堆帛書.五十二病方》第261行:「未有巢者,煮一斗棗、一斗膏,以為四斗汁,置般(盤)中而居(踞)之,其蟲出。」整理者注:「巢,當指瘻管,古人以為蟲巢。」 傳世文獻「巢」表示本義的例子如《詩.召南.鵲巢》:「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」《呂氏春秋.應同》:「夫巢覆卵毀,則鳳凰不至。」又泛指昆蟲、動物的巢穴,如《漢書.五行志》:「成帝建始四年九月,長安城南有鼠銜黃蒿、柏葉,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,桐柏尤多。」 「巢」可作動詞,表示棲息。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鷦鷯巢於深林,不過一枝。」《古詩十九首.行行重行行》:「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」又表示築巢,如《左傳.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有鸜鵒來巢。」 傳說在遠古時代,有巢氏教授人民構木為巢居於樹上,以避免野獸侵襲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上古之世,人民少而禽獸眾,人民不勝禽獸蟲蛇。有聖人作,搆木為巢以避群害,而民悅之,使王天下,號曰有巢氏。」故「巢」可表示先民在樹上築建的居所,引申為簡陋的住所。如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當堯之時,水逆行,氾濫於中國,蛇龍居之,民無所定;下者為巢,上者為營窟。」《禮記.禮運》:「昔者先王,未有宮室,冬則居營窟,夏則居橧巢。」 「巢」是古代的樂器名,指巢笙。《爾雅.釋樂》:「大笙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」也是古國名和古地名。如《尚書.仲虺之誥》:「成湯放桀于南巢,惟有慚德。」《左傳.成公七年》:「吳始伐楚、伐巢、伐徐,子重奔命。」 「巢」後還表示敵人或盜賊棲身之處。如《新唐書.李靖傳》:「若直取丹楊,空其巢窟,惠亮等自降。」《宋史.張闡傳》:「(張)闡建策造戰艦,以大艦為營,小艦出戰,乘水涸直擣賊巢,賊勢以衰。」 | |||||||||||
淄 | 金文從「水」,從二「甾」,「甾」是聲符,金文用作河流名,即是今山東省內的淄河。源出萊蕪縣東北,流經臨淄市東,過廣饒縣境,匯合小清河入海。「淄」字古又通「緇」,解作染黑﹑玷汙。 | |||||||||||
莊 | 「莊」字可表示莊嚴、嚴正。《論語‧為政》:「臨之以莊則敬。」何晏集解引包咸曰:「莊,嚴也。君臨民以嚴,則民敬其上。」 「莊」可表示恭敬。《呂氏春秋‧孝行》:「居處不莊,非孝也。」高誘注:「莊,敬。」 「莊」也可表示裝飾。南朝宋顏延之〈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〉:「靚莊藻野,袨服縟川。」 「莊」可表示通道。《左傳‧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。」 「莊」還可表示村莊、園圃。唐杜甫〈懷錦水居止〉:「萬里橋西宅,百花潭北莊。」 |